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侯營鎮大力推廣村級資金非現金支付平臺及村級公務卡,建成“審核審批實時在線、各環節留痕記錄、數據影像隨時可查、非現金支付村級資金”的財務管理系統,打造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新模式,實現了由“人管錢”轉變為“制度管錢”,有效破解村集體資金底數不清、審批不嚴、管理混亂的難題。
積極落實非現金支付試點任務,強化工作保障
東昌府區在認真梳理集體資金管理重點難點問題基礎上,開發了符合本地實際的村級資金非現金支付平臺。2018年8月,侯營鎮成為村級資金非現金支付平臺的首批試點單位。侯營鎮黨委將此作為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的重要機遇,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確保做到“四個到位”。一是人員到位。侯營鎮設1名財務總監、7名監管員,每個管區各設1名村級財務報賬員,安排專人協助設備安裝以及網絡鋪設調試工作。二是培訓到位。針對部分報賬員電腦操作不熟練的問題,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由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的監管員采取“一對一”“手把手”的方式對其進行現場教學,指導實戰操作,確保每名報賬員都能獨立使用操作系統。三是辦公場所到位。在鎮政府設置專用的村級財務辦公室。四是制度到位。先后制定了《村級資金管理崗位責任》《資產清查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15項制度。
嚴格規范村級財務報賬程序,實現制度化管理
村級報賬員、監管員、財務總監各司其職,嚴格按程序進行報賬。報賬前,報賬員負責將村黨支部書記及村“兩委”成員簽字的預算內付款申請及原始憑證的影像資料上傳報送給監管員;監管員負責對報賬員提交的材料進行復核,對復核發現的不合規付款申請退返報賬員,進行修改、補充與完善,對復核通過的付款申請上報財務總監進行再審核;財務總監對審核發現有問題的退回監管員重新復核,審核無誤的報鎮分管領導簽批;根據分管領導簽批,財務總監通過“銀農直聯”指示銀行采用非現金支付方式點對點對村級進行支付。村級資金的審批與支付實現網上無縫銜接,有效解決了未審批先支付、審批與支付金額不符等的問題,由“人管錢”轉變為“制度管錢”。
開展“三資”清理工作,夯實試點基礎
摸清“三資”底數,是平臺有效運轉的關鍵。侯營鎮于2021年9月開展了全鎮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由鎮組織部、紀委牽頭,各幫包科級干部、各行政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各自然村黨支部書記與律師事務所對接,對所有存量集體經濟合同進行商議、分析,對問題合同制定整改方案,對各自然村的資產進行細致排查清理,實現條塊分明、公私厘清的目的。截至2021年底,對全鎮64個自然村的資源資產、資金賬目、經營性資產合同全部清理清查登記并錄入“三資”管理平臺,共清理增加集體資源827.4171畝、資產林木2196棵、房屋46間、資金353.6255萬元,完成合同整改242份,進一步明晰了村集體的家底。
細化集體資金支付規定,確保平臺有效運行
按照侯營鎮出臺的相關財務報賬制度規定,村級資金采取線上“無紙化”審批,實現支出監管的前置化。資金支付通過“銀農直聯”,由銀行對村級直接支付,實現支付“非現金”,資金運行全程留痕、往來可查。針對小額現金,為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建立村級公務卡制度。村居日常小額支出,如辦公費、印刷費、維修費等項目一律使用“村務卡”結算。各鄉鎮以農村集體“三資”服務平臺為基礎,有效使用村級資金非現金支付平臺及村級公務卡,實現農村集體資金支付線上審批、全天候實時監管、全過程追溯。在保證資金集中管理的同時,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干部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侯營鎮聯合上級有關部門不斷強化村級報賬員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嚴格按規定程序規范操作,確保村級資金監管規范、高效。
建立集體“三資”監管新模式,助力基層廉政建設
侯營鎮從規范村級財務報賬程序入手,強化制度建設,清資產、夯基礎,進一步規范管理村干部行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廉政風險。2019年第一季度,侯營鎮率先完成村級資金非現金支付平臺試點工作,全鎮64個自然村集體資金的審批支付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實現線上審批全覆蓋、資金支付全部非現金、往來結算各個環節全程留痕、資金監管無死角。
一是村級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報賬員、監管員和財務總監職責權限進一步明確,履職盡責情況得以全程監控并可追溯,基本杜絕了違規操作,實現了用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財務精細化管理。
二是村集體資金支付實現審批前置、實時監管。監管員、財務總監實時審核報賬員上報的支付申請并對違規申請及時駁回,資金運轉全程留痕可追溯,村集體資金支付從事后審查轉為審批前置、實時監管,倒逼村級“四議兩公開”等制度的落實,有效杜絕以往村干部個人決定重大事項、徇私舞弊的行為,基層組織依法辦事、民主決策的氛圍逐步形成。
三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決了線下審批村級集體資金管理工作費時費力的問題,把鎮主要負責人從層層簽字把關的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對監管員、財務總監復核反饋的問題,村報賬員可及時改正完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為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鎮經管站認真梳理平臺運行中的每一筆違規付款申請,將發現的村“兩委”班子弱化、制度執行不力甚至微腐敗的問題線索及時移交鎮紀委、組織部門,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五是村務公開制度得到有效落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查看村集體資金收支及個人應收應付情況。通過支付平臺,將各項惠農補貼和扶貧資金足額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用在百姓身上,有效解決惠民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助力黨的“民心工程”真正成為群眾的“幸福工程”,真正把村集體資產管理放到了陽光下,給了群眾明白,還了干部清白,有效化解村(居)干群矛盾,降低了信訪事件的發生,維護了基層的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侯營鎮人民政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