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喜是山東省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今年是他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參加全國兩會,心情格外激動。
據王傳喜介紹,上一次代村與全國兩會結緣,還是2018年。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表揚了代村。王傳喜牢記總書記的關懷和囑托,堅定了“珍惜榮譽再出發”的決心,把帶動更多村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目標。
從1999年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全體村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王傳喜20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從遠近聞名的落后村到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地處沂蒙老區的代村實現華麗蛻變。上任時面對的是近400萬元村集體負債、126張法院傳票和村中諸多矛盾,現如今村集體各項產業年總產值達38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6億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7.2萬元。他被當地村民譽為“鄉村振興領頭雁”。
王傳喜認為,自己富了不算富,還要用代村的發展經驗和成果,帶領更多村莊和農民一起富。他提出一個新規劃,帶領代村及周邊11個村形成鄉村振興“共同體”,帶動區域內2.6萬余名農民共同致富。于是,“田園新城”項目應運而生,“領頭雁”王傳喜開始了領飛更大雁群的新征程。“在項目、資金等各個方面幫扶周邊村莊,把我們的成功經驗傳承好、輻射好,使他們盡快富起來,搭上鄉村振興這班車。”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王傳喜認為,代村的發展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于是在“田園新城”項目規劃之初,他就牽頭成立了12個村的聯合黨委,因地制宜盤活各村閑置資源,因村施策找準各自發展方向,一體化推進基礎配套和產業發展。
所以今年參加全國兩會,王傳喜帶來的提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關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容。他認為,“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
對于如何建強一個基層黨組織,王傳喜認為,村干部要有“主人翁”意識。“只要村干部把集體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他就會開動腦筋,想辦法,找門路。”在帶領代村發展中,王傳喜就注重加強村干部的宗旨意識和集體觀念,經常召開黨委會,教育大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一項讓全體村民受益的有意義事業,要把“身”和“心”都撲在上面。
同時村干部還要有廉潔自律的原則。代村有一個硬性規定,就是村干部不能在自己分管的領域發展項目,防止以權謀私。王傳喜說,代村在面向村民公開出租商鋪上,同等條件下,都是村民優先,村干部要讓位于村民。而只有一些集體項目村民剛開始不認可時,這時就需要村干部先干起來,做出效果后,再帶領村民一起發展。“這樣通過公平公正地處理與村民利益相關的每一件事,讓他們感受到村干部真心、用心帶領大家致富,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向心力就會逐漸增強。只要人心齊了,辦任何事就好辦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