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村村位于江西省寧都縣釣峰鄉東部,共512戶1816人,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全村有耕地面積2362畝,林地面積8900畝。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錨定目標,狠抓落實,推動鄉村治理、環境整治、鄉風建設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了積極成效。
完善治理機制,提升治理能力。一是設立村民事務理事會,村內“五老”為理事會成員,制定理事會的權利職責清單并公示上墻。充分發揮成員農村工作經驗、社會威望等優勢,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治理、基礎設施長效管護等方面持續發力,引導村民一起參與建設和管理,讓村民從被動變為主動,為曾村村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二是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如將群眾依法自治事項清單、小微權力清單、公共服務等事項清單、農村宅基地申請審批流程圖上墻公示,明確辦理要求,建立監督評價機制。如建立“積分超市”的正向獎勵機制,引導村民在家庭文明建設、鄉村治理、志愿服務等方面積極爭優評先,讓廣大群眾在學習對比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推進環境整治,打造新村風貌。去年以來,曾村村先后召開10余次黨員會、村民代表會、婦女小組長會,深入宣傳人居環境整治意義和內容,調動群眾參與整治的積極性。組織全體鄉村干部、村小組長、婦女小組長組成小分隊,結合“家訪”等形式,深入各家各戶,發放環境整治倡議書,建立問題臺賬,發放整治通知單,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將環境衛生整治情況量化為積分指標,通過民主的方式形成積分評價辦法,每月組織婦女小組長進行檢查打分,通過積分的高低進行“文明家庭”“清潔家庭”評比,對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和清潔家庭進行“紅榜”公布,張貼“清潔戶”標牌,發放日用品進行獎勵,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村務公開群進行通報表彰。
按村小組劃分責任片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由一名村干部帶領一名小組長、婦女小組長、公益性崗位人員及若干名結對幫扶干部,包干負責一個網格的人居環境衛生,上門定期巡查督促。組織護林員、小組長等公益性崗位人員參與環境整治,其一半工資與補貼掛鉤,有效緩解人力、經費緊缺問題。
聚力文明實踐,培育文明鄉風。近年來,為持續提升村民的道德文化修養,曾村村新建一棟占地面積400余平方米文化宮,集生活、看戲、看書、娛樂于一體,完成文化廣場建設,組建了廣場舞隊、女子健身隊、腰鼓隊、文藝隊等各種文娛隊伍。每年文化宮上演民間半班戲及采茶戲幾十余場,內容以宣傳孝道和黨的農村政策為主,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弘揚了積極向上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立了曾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理事會及志愿服務隊,對移風易俗、好人好事、門風家風、公益活動等納入積分評比,評出孝老敬親模范、衛生整潔模范典型,以先進模范故事感染人,為全村人樹立崇德向善好榜樣。通過榜樣的帶頭激勵,引導村民常懷孝敬之心,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文明新風植根群眾心間。
(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縣農村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