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合作社規模發展提質增效的觀察
時間:2023-10-07 10:49:10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苑彤琳 張廣霞 字號:【

  富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5月,位于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泗店村,是一家集山藥苗繁育、收購、銷售、加工于一體的農產品加工營銷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成員120名,其中下屬寧陽縣國福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寧陽縣德常糧食蔬菜種植家庭農場、泗店鎮利濤種植家庭農場3個家庭農場,擁有農業技術人員4名;共流轉土地1730畝涉及5個村,其中600畝土地用于繁育山藥苗,1130畝土地用于3個家庭農場種植糧食蔬菜等。合作社始終秉持“緊跟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育良種傳技術,實現增收致富”的目標,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拓寬業務范圍,帶動周邊紙坊村、薛家村、南王村等多個村發展現代種業,2020年被評為泰安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一、內部管理運行機制規范

  (一)治理結構合理。合作社嚴格實行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管理機制,設理事7人、監事5人,有較為完整的理事會、監事會管理制度。合作社嚴格按照章程運行,重大事項一律采取召開成員大會的方式進行決策,實行一人一票制,杜絕“一言堂”。合作社在年度計劃、物資購買等重大事項方面必須經過理事會研究和決策,拿出意見后,再提交成員大會表決通過;對于個別成員不懂或質疑的問題,理事會也都積極予以解答。監事會監督檢查本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業務情況,負責財務審核監察工作。合作社成立以來,召開成員大會5次,所有事項均已圓滿解決,效果顯著,合作社成員對理事會和監事會的工作都很滿意。

  (二)運營機制高效。一是合作社實行傳統種植方式,采取“小合作、大輪作”的經營方式,對山藥育苗和糧食種植、鋼蔥種植每兩年進行一次輪作,既實現了山藥苗繁育不重茬,又減少了小麥玉米種植成本。同時在山藥地施入了大量有機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調節酸堿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決了土壤酸化、板結問題。二是合作社采取“統一采購生產資料、統一銷售”的方式,生產資料先統一賒銷給每位成員,在成員結算農產品款項時扣回。成員生產的農產品以高于市場價格10%~15%的售價交售給合作社統一售出,成員參與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合作社年經營收入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36.3萬元上升到2022年的1960萬元。

  (三)盈余分配規范。合作社成員以土地、機械設備折價或貨幣資金入股,年末進行合作社經營成本、盈余清算,從可分配盈余中提取不低于65%按照成員交易量(交易額)進行盈余分配,剩余的可分配盈余按照各位成員的出資額占比進行分配,公積金和專項基金按照成員出資份額,分別記入各成員賬戶。為發揮各自生產經營積極性,合作社與合作的3個家庭農場各自管理各自盈余及分紅。2021年合作社成員分紅達60萬元。

  二、成效顯著

  (一)規模經營,發展高效農業。合作社全程實行機械化操作,采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施肥,運用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防治,既減少了勞動力投入,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合作社所育山藥種苗一等品數量達70%,產量增幅達20%,畝產山藥苗4.5萬~5萬株。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1960萬元,比2021年增長27%。下屬三個家庭農場中,寧陽縣德常糧食蔬菜種植家庭農場2022年種植大蔥115畝,種植糧食367畝,實現純利潤80余萬元;寧陽縣國福糧食種植家庭農場種植糧食作物258畝,連續三年小麥、玉米平均畝產達到1300斤以上,師灤02-1優質小麥售價每斤高于市場價格0.15元左右,鄭黃糯2號玉米售價每斤高于市場價格0.2元左右,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85萬元;利濤種植家庭農場2022年種植師灤02-1良種小麥390畝,鄭黃糯2號玉米200畝,小麥、玉米平均產量達到1320斤,實現銷售收入130萬元,帶動20余戶農戶種植優質小麥。

  (二)優選品種,提升產品價值。合作社與山東農業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目前繁育品種為山東農業大學研制的白玉山藥,該品種山藥汁多、甘甜,口感爽脆,富含黏蛋白,淀粉含量較高,營養價值高。所繁育山藥苗可直接種植,不受細菌和蟲害感染,后代生活力旺盛,可增產10%以上。山藥種苗遠銷新疆、陜西、江蘇、云南等近20個省(區)。目前合作社正在加快進行商標注冊,進一步提升山藥苗知名度。

  (三)科學種植,增加作物產量。合作社購買了先進農機具,與魯旺集團合作開展師灤02-1小麥和鄭黃糯2號玉米的種植,建立了項目技術合作,實行科學種植。魯旺集團對合作社成員進行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統一指導種植、統一組織測土配方、統一施肥方法,合理確定肥料品種數量,產量提高了15%,品質提高了一個檔次。

  (四)發揮優勢,帶動周邊增收。合作社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助力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流轉的1730畝土地為薛村、南王等村增收33萬元(包含每畝30元服務費共5.19萬元,170畝村集體土地流轉費18.6萬元,水電費收入9.8萬元)。通過打造“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解決就業120余人,周邊農戶既有土地租金保底,又有基地務工增收,入股合作社還能分紅,步入了致富“快車道”。

  三、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整體實力不強,產業鏈條短。合作社規模偏小導致原始資本積累較少、市場競爭力不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合作社主要經營模式還是生產、銷售初級農產品,產品結構單一,未能通過深加工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各類人才缺乏,創新能力不強。合作社成員大多數也是各村常年種植小麥、玉米的農民,知識結構難以適應發展需求,會經營、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才不足,因此在產品研發、技術推廣、營銷策劃、市場開拓方面受到極大限制。

  (三)資金短缺,發展后勁不足。合作社注冊資金較少,經濟實力不強,要想進一步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擴大種植規模,仍需要大量的資金。雖然財政資金對合作社有所扶持,但扶持力度和方式還不能滿足需求。

  四、下一步發展對策

  (一)加快品牌化發展,擴大品牌知名度。合作社將圍繞農產品加工產業升級發展需求,創建區域品牌、產品品牌,實行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標識標牌和統一廣告宣傳,規范品牌生產、加工和經營秩序。

  (二)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培育職業型人才。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必然要求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合作社將大力推進“能人治社”,大力培養純生產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產業服務人才。同時引進吸收新型人才,把致富能手、技術能人引回來、留下來。

  (三)拓寬銷售鏈條,助推跨越式發展。合作社來源于產業、服務于產業、壯大于產業。因此,下一步將更加務實地發展實體經濟,進一步壯大產業基地,以銷帶產、以銷定產,用產銷兩旺來壯大實體。同時積極開拓訂單直銷模式,推進“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模式的訂單銷售。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經管站、寧陽縣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