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林區陽日鎮位于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東北部,全鎮國土面積260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人口11000余人。近年來,陽日鎮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本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鄉村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陽日鎮先后獲得“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神農架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神農架林區法治工作先進單位”“神農架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陽日村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
一、提高站位、扛起責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一) 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陽日鎮高度重視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工作:一是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為組長,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分工負責,做到責任上肩。二是制定全鎮鄉村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清單化、項目化將責任目標細化到領導、到科室、到人,做到層層負責,并且將鄉村治理工作納入全鎮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壓實工作責任。
(二)多方聯動,構建共治體系。陽日鎮在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在全鎮推行“三級聯調、四級聯防”工作模式,構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道防線,推動政府治理、社會參與、村民自治良性互動。第一級由村級治調會、村“兩委”和中心戶長先期進行聯調,盡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第二級由駐村鎮領導和鎮相關職能部門會同村一級聯調人員進行聯調,妥善將事態穩定在管理區范圍內。第三級由鎮黨委政府牽頭請求區級相關職能部門或司法調解機構聯合一級、二級聯調人員進行調解,確保問題及時化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陽日鎮無一例越級上訪件。
(三)創新驅動,匯聚治理合力。一是每年投入40余萬元,聘請13名專職治保調解主任和67名網格員全力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政策法規宣傳,投入90余萬元高標準建設鎮綜治中心。二是整合力量,投入200余萬元實施平安工程。在全鎮轄區范圍內重要路口、交通卡口、群眾家門口安裝視頻監控探頭,為全鎮平安穩定風險研判、違法犯罪行為記錄取證、重點人群監控、“三留守”人員管護等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除此外,陽日鎮還在各村人口集中區域,安裝云喇叭,實現對自然災害及時預警,對政策法規的實時有效宣傳。
二、以人為本、利民惠民,打造便民服務新途徑
(一)高標準建設便民服務中心。陽日鎮在神農架林區率先建成首個規范化鎮級便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217項可辦事項,科學設置10個服務窗口,集中為居民辦理醫保、民政等業務。明確各窗口崗位職責,為村民提供“一站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二)推動公共服務重心下移。在全村12個村和1個社區建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實現農特產品收購、網購代辦等服務,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動13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綜治中心建設,實現村級可代辦事項60余項;除此之外,鎮黨委還組織鄉鎮衛生院開展新冠疫苗入村接種服務等。
(三)數字賦能助力公共事務。陽日鎮在各村廣泛推廣使用微信村助手辦公,實現工作拍照、自動分類、一鍵匯報、電子村務日志、臺賬下載等功能,實現村鎮聯動工作直達,提升工作效率。
三、強化監督、規范管理,讓農村公共事務在陽光下運行
(一)完善農村事務監督體系。鎮紀檢、組織、經管等部門聯合制定鄉村小微權力責任清單。通過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設,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和村民合法權益,形成農民群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鎮黨委、政府等多方共同監督體系。
(二)深入推進“三務公開”。將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內容、形式、時間進行統一規范,將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權利義務、黨員評議、資金使用、工程建設等情況結果及時公之于眾,使廣大村干部自覺接受全體黨員、廣大村民的監督。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對好的建議、意見予以采納,及時將信息反饋群眾,接受群眾的監督。
(三)健全權力運行檢查制度。由鎮紀檢部門全面負責監管工作,每季度對各村制度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檢查結果作為村“兩委”班子年度考核、干部任免獎懲、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保障黨務、村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化和規范化。
四、共創共融、善治善成,鄉村社會治理成效明顯
(一)村民自治能力不斷增強。進一步暢通村民自治渠道,按照“自己的村規自己定”的要求,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實現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功能,調動群眾參與社會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治理協商格局,推動村民自治良性互動。
(二)鄉村德治水平持續提高。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深入民心的“孝文化”教育活動,通過舉辦道德講堂、孝老愛親活動,評選“十星文明戶”“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婦”“十大孝子”等,以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廣大群眾自覺孝老愛親,推動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
(三)鄉村法治建設有力推進。推進“一月一村一治”專項治理活動,開展行業治亂和區域治亂行動,重點整治轄區內阻工堵路、纏訪鬧訪、造謠誹謗、欺行霸市、誠信缺失、假冒偽劣、封建迷信、非法傳教、惡意告狀、侵占集體資產、亂搭亂建等城鎮亂象。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