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迷壩鄉把群眾“微心愿”征集辦理活動作為加強黨的領導、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堅持“解決小問題服務群眾,做好小事情造福群眾”,從一件件小事抓起,把群眾的煩心事、難心事辦成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貼心事、暖心事,解決了具體問題,團結了基層群眾,密切了干群關系,實現了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標。
迷壩鄉位于甘肅省康縣縣城東北75公里,轄12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總人口1512戶、5603人。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多數群眾居住在半山、高半山地區且比較分散,生產生活條件較差,信息閉塞、溝通不暢。針對這一實際,為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從2021年起,迷壩鄉搭建“微心愿”平臺,把實現群眾“微心愿”作為落實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抓手,從小處著眼,從小事入手,切實幫助群眾解決身邊事、眼下事、緊要事,進一步促進干群和諧、社會穩定、農村發展,逐漸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征集“微心愿”,傾聽呼聲
大事小事,都是關系民生幸福感的事。急事難事,都是群眾想要迫切解決的事。迷壩鄉按照6個步驟做好“微心愿”征集辦理工作:一是征集心愿。各村月初組織召開群眾大會,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意愿,并通過微信群、函件問詢等方式向外出務工人員宣傳、征集;對老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不能到場的,安排黨員服務隊上門收集。二是建立臺賬。征集的“微心愿”由村黨支部初步審核,建立群眾“微心愿”征集臺賬。三是認領心愿。 按照“群眾點單、組織下單、黨員接單”的程序,黨支部公示“微心愿”臺賬,組織黨員和村組干部辦理。對個人能辦理的,安排責任人當場簽字認領;個人能力之外的,由村黨支部認領辦理;村級辦理有難度的,及時上報鄉黨委、政府解決。“微心愿”認領后,建立“任務清單”,明確工作目標、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四是解決問題。難度不大的心愿由認領黨員快速解決,必要時由認領黨員牽頭組織公益性崗位、志愿者協助完成。修橋、修復水毀道路、修建田間路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大心愿”,由村黨支部認領后向鄉黨委、政府匯報,由鄉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逐一制定解決方案。村級層面能夠完成的,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傾斜扶持、協調其他村支援等辦法支持村級落實。鄉政府也無力解決的,由鄉黨委、政府匯報上級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五是公示結果。每月底通過鄉政務微信公眾號公示上月“微心愿”辦理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六是評議成效。完成群眾“微心愿”后,駐村干部聯系心愿提出人,對認領心愿的做法、達成心愿滿意度作出評價,并在次月黨群活動日上通報總結群眾反饋情況。
二、達成“微心愿”,提升“四感”
“微心愿”征集活動開展以來,迷壩鄉共征集各類心愿1125條,已辦結 1102條,正在辦理23條。據統計,“微心愿”主要涉及群眾身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家庭生活、矛盾糾紛調解等“急難愁盼”問題。
(一)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群眾安全感。基礎設施建設類心愿共征集241條,辦結219條,主要涉及橋梁新建、自來水改造、河堤維修等內容。例如,十字村群眾希望修建新橋,方便群眾出行和學生上學,鄉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在縣發改局和交通局的幫助下,僅用1個月就在十字河上架起一座“連心橋”;迷壩村自來水長期渾濁,水量偶爾不足,鄉政府積極爭取幫扶單位支持,不到2個月就修建了高標準過濾池、沉淀池、蓄水池,解決了困擾群眾多年的難題。
(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環境衛生類心愿共征集442條,現已全部辦結。辦理此類心愿的過程中,各村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同全域綠化、“花滿鄉村”活動有機結合,實行環境衛生區域包干責任制,堅持周一環境衛生大掃除,定期修剪行道樹、清理綠化帶雜草,推行農戶積分制管理,開展“村評戶比、家潔院凈”等活動,創造了干凈、整潔、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
(三)助力家庭生活,提升群眾獲得感。“我們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需要幫忙打掃一下衛生 ”“我不會在手機上繳納手機費和電費,希望有人幫忙交 一下”……此類家庭生活類心愿共征集329條,已全部辦結。全鄉累計組織開展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特定群體打掃環境衛生、清洗衣物、義務理發活動320余次,各村還指派專人負責幫助老年人、行動不便人群購買藥物和生活用品等。
(四)化解矛盾糾紛,提升農村和諧感 。鄰里糾紛、家庭矛盾、財產糾紛類的“微心愿”共征集113條,辦結112條。其中,多數矛盾糾紛經鄉村干部調解、鄰居朋友勸解,在召開群眾大會時,矛盾雙方即消除誤會、放下成見,當場和好。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上門調解,并在必要時協調鄉司法所協助工作,取得較好效果。
三、解決“急難愁盼”,凝聚民心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迷壩鄉通過“微心愿”征集辦理活動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凝聚群眾共識,解決了群眾的具體問題,增強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
一是團結了農民群眾,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微心愿”雖小,但也有群眾自身難以完成的事項。迷壩鄉通過辦理群眾“微心愿”,持續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召開群眾大會,干部直接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既能宣傳各項政策,也能傳達各項會議精神;既能公開黨務村務,也能聽取群眾意見;既能相互探討議論定大事,也能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同時,征集辦理群眾“微心愿”,讓群眾不僅成為受益者,也成為參與者,激發了他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推動村民更主動地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獻智出力。
二是密切了干群關系,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在“微心愿”征集過程中,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溝通更暢通高效,工作更有的放矢;辦理過程群眾全程參與,心愿完成群眾看到實際效果,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提升了黨員干部為民服務意識,增強了政府公信力,使整個活動成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無形力量。
三是加強了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補齊了鄉村治理短板。“微心愿”征集辦理活動為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安上了新引擎。迷壩鄉將“微心愿”征集活動常態化,擴充內容、創新方式,努力確保群眾各種合理訴求得到滿足。以“微心愿”征集活動為抓手,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依據“微心愿”平臺推行網格化管理和積分制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黨組織聯系群眾的紐帶更加牢固。
(本文系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