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做好產權改革鞏固提升文章
時間:2023-10-16 09:11:17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 田威孔 孔祥榮 臧榮新 穆慶文 字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于保障農民財產權益、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圍繞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堅持在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推進農村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下功夫,持續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一、完善架構、釋放效能,切實規范集體經濟組織運行

  持續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架構。切實發揮村黨組織領導作用,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全市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村6074個,占比達到92.35%。規范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權責清單》,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功能,進一步明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職責,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組織架構、健全管理機制、履行職能。探索村民自治組織事務和集體經濟組織事務分離,全市6555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分設會計賬套和銀行賬戶,占比達到99.67%,基本實現村民自治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賬務分離。

  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聊城市鼓勵并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圍繞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業社會化服務等為農戶和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居間服務。全市整村整組流轉土地經營權的面積共7.5萬畝,219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參與農業生產托管,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二、強基固本、優化創新,持續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

  深挖細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專項清理行動。2021年,聊城市緊盯農村集體資產“底數清、經營不透明”“資源有、效益不夠高”等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大清理、大整頓行動。細化落實“四段五步”(即動員部署、組織實施、檢查驗收、建章立制四個階段,明確個人申報、村清鎮核、公開公示、結果確認、縣級備案五個步驟)工作法,突出往來問題合同、長期閑置資產資源、債權債務等重點難點,按照“五清”(資金賬目清、資產底數清、資源分布清、主體歸屬清、債務債權清)要求,逐項查、徹底改。全市累計規范合同5.79萬份,追回欠款0.64億元,有效保障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的合法權益。

  健全機制,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基礎。規范成員及股權變動登記備案制度,確保集體資產經營收益歸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對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對農村集體資產各項管理制度進行系統梳理,嚴格執行財務收支、村賬鎮街代理、資產資源登記、公開競價和招投標等制度,建立起民主決策、依法管理、規范運行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新機制。2020年,開始在全市推行農村集體資金非現金支付模式,織牢“審核審批實時在線、各個環節留痕記錄、數據影像隨時可查、資金支付網銀轉賬”的財務監管體系,使得腐敗萌芽“無土壤”,村級財務操作更加規范透明,財務管理漏洞得到有效彌補。健全村級集體財務第三方代理機制,全市78個鄉鎮(街道)實行村級集體財務第三方代理,實現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型管理轉變,提升財務管理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創設平臺,實現農村集體資產數字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以合同管理為重點,根據聊城市實際工作需求,設計建成了集“三資”全面監管、線上審批監督、數據綜合分析、風險實時預警、信息陽光公開等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全市農村集體“三資”綜合管理平臺。平臺從資金、資產、資源、合同等多個維度設立監管模塊,實現“一張圖”查閱全市“三資”管理情況;設有合同到期預警、記賬進度預警、大額資金預警、資金赤字預警等八大預警模塊,實現風險實時預警;設有銀農直連模塊,實現資金申請、審批、支付和憑證入賬等業務線上辦理、全程留痕;銀農直連和“三資”管理實行數據互通、業務互通、憑證互通,實現農村集體“三資”數字化、規范化、精細化、高效化管理。

  陽光公開,線下線上晾曬集體家底。融合傳統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在堅持村級財務月度、季度公開的基礎上,組建“村級微信監督平臺”,實現“陽光曬家底、公開晾收支”。目前全市所有村莊都已建立微信監督群,入戶率超過90%。充分利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員認定成果,村民通過輸入本人身份證號即可在“三資”平臺實時查詢到自己所在村集體的收支決算、村級資產、債權債務、承包合同等“三資”管理信息,同時設有“監督之窗”,拓展群眾監督和信訪渠道,打造出指尖上的“微權力”監督新模式。截至2022年底,東阿縣農村集體“三資”公開平臺小程序關注量達8.64萬人,瀏覽量達54萬人次,實現了“處處都是公開榜,人人都是監督員”。

  三、挖潛拓渠、多點發力,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資源盤活助推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遵循“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構建起全市一體化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平臺集信息發布、產權交易、招標投標等多功能于一體,提供交易結算、交易鑒證、資金監管等多項服務。引導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等公開入場交易,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平均溢價率超過20%,有力促進了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2022年,平臺累計發布農村產權業務5332筆,成交5321筆,成交金額3.34億元。度假區朱老莊鎮劉海村60畝集體土地經營權在平臺掛牌底價每畝每年600元,成交價每畝每年1350元,溢價率高達125%,3年流轉期內溢價部分將為村集體增收13.5萬元。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領集體增收、群眾致富。充分發揮村黨支部作為農村基層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作用,把村集體的土地資源、閑置資產、上級扶持資金等要素盤活集中,有效導入合作社,使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源資產資金優勢與合作社的經濟組織優勢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通過合作社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村集體和村民也可以通過要素入股分紅,實現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雙贏。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黨支部將黨建工作與村集體經濟發展一體推進、有機融合,帶領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蔬菜大棚。村集體出資入股,占股51%,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入股,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創建茌平縣綠冠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在黨支部帶領下,合作社規模由小到大,逐漸成立育苗廠、恒溫庫、包裝廠、批發市場等多家企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140余萬元。

  村企結對聯姻實現資源優勢互利共贏。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優勢,村集體利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與企業強強聯合、抱團發展、實現雙贏。茌平區樂平鋪鎮小劉村與信發集團合作,信發集團出資在村內修建9棟樓、144套住房,并無償提供給村民居住,樓房房頂安裝光伏發電,所得收益歸村集體所有,每年村集體增收120余萬元。村民上樓后,節約的土地作為集體資產以每畝1400元的價格流轉給信發集團,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3.6萬元的收入。2021年,小劉村集體流轉土地1200畝,信發集團投資20億元,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村集體為企業提供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不僅降低了信發集團工業生產成本,而且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20多萬元,實現了村集體、村民和企業“多贏”。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農村改革和農業農村經濟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