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說要不先托管50畝,但是我經常外出參加培訓,了解托管的好處,沒多想就決定將300畝土地全部托管。”河南省遂平縣和興鎮和興村黨支部委員魏錦超是該鎮第一位將土地托管給MAP的種糧大戶,回憶起當時場景,他很自豪自己當初作的決定。今年,和興鎮讓各村上報擬新建的MAP示范農場數量,魏錦超又是村里第一個報名。
原先是自己將土地托管給MAP,后來變為先加入村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再通過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與MAP合作打造MAP示范農場,魏錦超種地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MAP在和興鎮開展整村托管服務模式的升級過程。目前,MAP已在和興鎮形成了“農戶+村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MAP”的托管模式,共有2萬畝土地發展優質小麥訂單農業,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壯大了集體經濟,還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打造了優質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實現了農戶、村集體、鄉鎮、MAP四方共贏。
在模式上,實行村級抱團接受托管服務
自己與MAP合作,與通過村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再與MAP合作有什么區別?魏錦超很快就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土地流轉有保障啊!”他解釋說,加入了村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村干部會幫著做工作,土地流轉關系更穩定,可以更好地發揮規模經營效益。
2019年,通過前期調研, MAP開始在和興鎮開展生產托管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種糧大戶。隨著服務的種糧大戶越來越多,在鎮政府的統籌協調下,逐漸形成了“農戶+村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MAP”發展格局。“這種模式下,有意向接受托管服務的小農戶和種糧大戶都可以先加入村級振興股份經濟合作社,然后24個村抱團發展成立鎮級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在聯合社與我們簽訂托管服務協議后,由MAP提供從種到銷的全程解決方案和一體化服務。”MAP糧作河南省區駐馬店戰區經理岳松華向記者介紹說,由于簽訂了五年協議,很多種糧大戶對未來種植都有了穩定的預期。
為什么要與MAP牽手在全鎮打造這種模式?最初的設想者——和興鎮黨委書記甘泉最有發言權。他向記者解釋說,和興鎮是農區鄉鎮,保障糧食安全是主體責任,增加農民收入是使命任務。“當前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還面臨著分散的農戶如何抱團發展,如何抵御市場風險等問題。以這種方式與他們開展合作,就相當于讓農戶綁定集體經濟合作社,讓集體經濟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這種‘雙綁’機制,不僅能有效降低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帶來的風險,同時還有利于村集體更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組織農民、引領農民作用。”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推進這一個模式,和興鎮還引進一家農機合作社,MAP也將價值700萬元的多套農機加入其中,提供播種、耕地、無人機飛防、收割等服務,減少種糧大戶資金投入。
村級抱團發展也引來了資金活水。一家大型銀行已經為和興鎮發放貸款,支持建設糧庫。“現在我們成立了鎮級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有了承接主體和平臺,就可以讓分散的農戶享受到一些農業項目資金支持了。”甘泉認為,抱團發展解決了諸多問題。
在效益上,實現四方共贏
這樣的土地托管模式效果如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觀察。
首先,農民普遍實現增收。當前農民種地主要面臨農業成本“高地板”和糧食價格“天花板”的問題,但是接受了MAP的托管服務后,種糧大戶普遍反映產量高、品質好。“今年我們河南收小麥時遇上幾十年罕見的爛場雨,但是小麥產量依然每畝比普通農戶高100~200斤,發芽率也少。”魏錦超覺得這是在收獲前MAP打了增產殺菌藥的功勞。
省心省事也是很多種糧大戶的真實感受。“原先我們自己種地,都是聽農資店的人員介紹,哪個種子好,哪個農藥管,至于好不好,他們也不敢保證。有時候用不對藥,病蟲害就會很嚴重。”草廟村種糧大戶姜石頭說,現在遂平縣MAP技術服務中心的農藝師每周都會巡田,比他們都上心,殺蟲劑和除草劑都會提前發到他們手中,按照MAP的種植方案,種地放心有保障。記者采訪的多位種糧大戶都反映,在自己的示范帶動下,還有很多小農戶想要加入這種模式中。
其次,村集體也增加了收益。由于24個村組建形成聯合社,提升了市場談判能力,不僅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收益,干群關系也更加和諧。“村干部將農藥、化肥分發給種糧大戶和小農戶,都是義務勞動,村民也感受到我們是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對我們的信任更多了。”草廟村黨支部書記孫二華說。
而對于鎮級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從組建的出發點就不以營利為目的,第一任理事長也由鎮長兼任,這讓和興鎮找到了推動落實中央精神的可行路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剛開始我們推進土地流轉,也沒有太多思路和有效辦法,但自從實行這種模式后,農戶的土地流轉都是市場自發行為,一些種糧大戶為了多流轉土地還主動提價,農民都笑開了花。”和興鎮宣傳委員劉子正說,他們對發展現代農業越來越有信心。
最后,MAP也逐漸打通了全產業鏈。今年接受托管服務的小麥已銷售給當地一家面粉廠。“這種模式讓每一個主體都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家庭經營最精細,適合由種植大戶和小農戶來耕耘土地;村集體熟悉村情民情,適合做組織村民、協調矛盾的工作;鄉鎮讓村級抱團發展,適合與市場主體對接;而MAP也通過訂單農業,找到了有品質保證的農產品原料基地,實現了四方共贏。”甘泉總結道。
在規模上,探索打造MAP示范農場
在和興鎮政府對面,過了馬路沒多遠,一座大型的糧庫和一座辦公樓建筑主體已基本完工,內部裝修正在進行中。據了解,糧庫可儲存5萬畝土地的糧食產量,一半用來儲存優質良種,另一半用來儲存小麥玉米,同時還附帶提供糧食烘干和制種服務,今年10月份建成后就可以收儲玉米。
為什么要建立一個大型糧庫?岳松華說,這源于打造MAP示范農場的需要。“之前我們服務的種糧大戶他們可能只有100多畝,而且土地分成好幾塊。一些大型的機械如5米割臺的收割機都不方便作業。今年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打算再和300畝以上、土地連片的種糧大戶合作,并打造成MAP示范農場。農場收獲的糧食將統一由MAP收購,并運到這個糧庫,由MAP農產部門對外銷售。這樣從種到銷形成閉環,農戶賣糧時就可以直接扣除他的托管服務費了。”
就在記者來采訪的前一天,全鎮剛召開打造MAP示范農場的動員會。甘泉說,各村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個村的村支書帶著有意向的種糧大戶來參會,今年到冬小麥這一季,初步能建立30~40個MAP示范農場。如果效果比較好,將來我們計劃再打造100個示范農場。”
對于打造MAP示范農場,種糧大戶們也很憧憬。“種玉米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有時候澆不過來,玉米的收成就會受影響。而在MAP示范農場,MAP會與我們合作安裝水肥一體設施,這個大問題就會得到有效解決。”劉橋村種糧大戶樊紹軍談起未來,心情還有點激動。
種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這是MAP的初心使命。從一塊標有“MAP示范農場”的綠色標牌望去,記者感受到,這一片片整齊劃一的農田充滿著希望和生機。相信有了MAP的注入,這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會愈發清晰,農民的笑靨也會格外明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