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盤活“兩閑” 喚醒“沉睡資產”
時間:2023-10-16 09:36:25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胡敬輝 字號:【

  近年來,筆者在實際工作中觀察到,一些村里有部分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經商、在城市安家落戶,但農村宅基地面積卻呈現增長趨勢。經過調研走訪,筆者發現這些村普遍存在建新不拆舊、一戶多宅等現象,個別農民占而不用,造成閑置。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為例,經過走訪調查,偏遠山區和城郊區都有一些閑置農村宅基地,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偏遠山區大部分是老齡人口居住,空心程度達到70%;遠郊區也是老年人口居多,空心程度達到60%。近郊區農民耕地少,主要以進城務工為主并在城市購房居住,農村閑置農房50%都處于出租狀態。對此,海港區加大監管力度,促進農村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大監管力度,成立各級農村宅基地管理領導小組。海港區共有262個行政村,其中城中村和拆遷改造村44個,涉及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村有218個。為有效監督和管理農村宅基地,海港區成立了區、鎮、村三級領導小組,并將此項工作納入考核。同時鎮、村兩級成立工作小組,加強農村宅基地監管巡查,對違法違規使用宅基地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處理。

  二是摸清底數,完善檔案,建立宅基地數據庫。為扎實做好農村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確保數據完整、準確,海港區農業農村局首先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溝通,確定宅基地基礎數據,并組織鎮、村入戶核實宅基地基本情況,填寫宅基地調查表和家庭成員信息表,掌握基礎資料;其次,為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海港區農業農村局與河北普冠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對現有農村宅基地基礎調查數據進行核準調查,形成正射影像圖及相對準確的宅基地管理臺賬。截至目前,根據宅基地入戶調查平臺數據顯示,海港區共錄入、導入宅基地總宗數42555宗。

  三是嚴格處置農用地建房,實行退宅還耕。海港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各鎮村利用廣播、下村宣講等形式宣傳鼓勵農民退宅還耕,海港區相關部門對嚴重違法占用耕地建房給予強制拆除。同時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農民清楚認識到耕地的重要性。

  四是積極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村宅基地具有一戶一宅、限定面積、無償取得、長期占有、規劃管控、內部流轉等特點。近兩年,海港區農業農村局指導部分村對閑置宅基地進行改造升級,促進流轉利用,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帶動農民致富增收。例如杜莊鎮山前村,全村共92戶244人,耕地面積567.5畝,山地面積860畝,山前村位于燕山支脈腳下,距離市中心約12公里,緊鄰規劃城鎮區域。幾年前,山前村由于交通不便,村里60%的村民都外出務工,村內宅基地被大量閑置,成了典型的“空心村”。2017年,秦皇島市開始修建長城旅游公路,山前村是秦皇島長城旅游公路的第一站。公路建成后,海港區農業農村局、杜莊鎮政府工作人員和山前村“兩委”成員,經過走訪了解農戶基本情況后,動員長年外出的村民回鄉創業。依托全鎮“品味杜莊、房客招募”計劃,全村15套閑置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向廣大市民招募房(租)客,目前,15套閑置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已經全部完成出租、裝修等環節,不少村民積極回鄉創業,不僅建成了美麗庭院,也帶來了經濟收入。例如,杜莊鎮車莊村有效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通過流轉、出租等方式,成功完成20套農村宅基地的盤活利用,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萬元。例如,石門寨鎮蟠桃峪村共192戶583人,耕地面積943畝,地處燕塞湖上游,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吸引很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近兩年,通過閑置農村宅基地的流轉利用,籌建農家旅館,伴隨著村內旅游業的初步發展,已建成風味農家飯店13家,特色烤全羊成為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目前,蟠桃峪村可容納500名游客吃住。旅游業和餐飲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村內近百人就業,同時也帶動了周邊部分村種植和養殖業發展。

  五是嚴格農村宅基地審批程序。按照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嚴格宅基地審批程序,除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審批機關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進行農村宅基地審批和放線的規定。同時,對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只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制定取消審批、建立備案的規定。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公路沿線、集鎮附近農村宅基地審批監督管理。

  六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法行為。海港區在健全相關政策的同時,加強各級仲裁庭建設,成立農村土地糾紛調解仲裁庭,解決農民宅基地糾紛問題。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力度,行政執法部門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的依法管理,并通過集中開展土地執法大檢查和農村宅基地專項治理活動,嚴肅查處各種違法行為,建立健全巡回制度。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農經管理站)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