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峪村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部60公里太行山腹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部所在地。全村現有476戶、1576人,耕地746畝、宜林山場8300畝。改革開放以來,前南峪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種板栗樹、栽經濟林,是遠近聞名的先進典型。近年來,該村堅持弘揚“抗大”精神,堅持綠色、生態、共享發展道路,積極盤活利用資產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了綠色產業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的生態發展之路。2022年前南峪村集體純收入2160萬元,人均純收入18600元。該村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河北省小康村”等一百多項省部級及以上榮譽。
一、開辟“太行山道路”,打造山區現代農林產業
前南峪村大力實施農業二次創業行動,圍繞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制定了二十年發展規劃,以小流域治理為中心,建設高標準生態經濟溝。修果樹梯田1840畝,爆破整修水平溝3620畝,建設打谷坊壩784道、水利配套工程15項,林木覆蓋率達90.7%,榮獲聯合國“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建成了集生態建設、示范樣板、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依托河北農大、天津科大等科技團隊科學管理果樹,增加產品附加值。萬邦珍果園引進8個國家22個新特優品種,有烏克蘭大櫻桃、美國葡萄、比利時凱特杏等,發展休閑采摘,增加山場效益,僅此一項村集體每年增收70多萬元。全村林果業果品收入由原來4.2萬元增長到18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由95元增長到6800元,山場年均畝產值1400元。
二、探索綠色發展路徑,促進鄉村工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前南峪村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毅然淘汰多家污染企業,改造為板栗加工廠、蘋果加工廠、前南峪教育培訓基地等,依托當地基礎資源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摒棄了污染,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促進了農產品加工的產業化,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開發出板栗仁、蘋果脆、板栗酒等產品,年收入3200萬元,在村集體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礎上,帶動568戶增收致富,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村集體獨資成立的邢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榮獲“河北省扶貧龍頭企業”“邢臺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
三、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加快鄉村旅游發展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曾在前南峪村辦學兩年零三個月,留下了光榮而寶貴的紅色印記。該村深入挖掘“紅色抗大和綠色生態資源”,依托青山綠水,先后建成抗大陳列館、抗大紀念碑、抗大碑林、抗大雕塑等,建設了國家AAAA級生態旅游區,開發了紅色旅游路線,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前南峪村入選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2022年,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前南峪村把水果休閑采摘打造成鄉村旅游的另一特色,大力發展休閑產業,現有農家樂30個、鄉村民宿1個、廉政教育基地1個,實現年經營收入1.58億元,年接待游客55萬人次。2020年,旅游收入876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26個村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促進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共享村集體發展成果
一是規范提升村集體“三資”管理。2019年,成立前南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面清產核資,“三榜定案”確認成員身份,將集體經營性資產以份額形式量化到成員,并發放證書。二是開展多種形式靈活經營。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立邢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從事板栗、蘋果及蜂蜜深加工及銷售;成立前南峪志成果品專業合作社,形成了“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前南峪村為中心輻射帶動漿水、將軍墓、路羅、白岸等多個鄉鎮果農增收。三是最大程度盤活村內各類資產。購置售貨亭20個,放置于景區周邊,收取一定租賃費,既增加了集體收入,又帶動村里農戶就業。新修玻璃棧道漂流,既提升鄉村旅游檔次,又吸引了更多游客,門票收入大幅增加。實施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項目,對10余處抗大舊址進行整理修繕,打造精品抗大舊址群;依托抗大研學基地開發拓展訓練項目,集體增收10萬元。四是堅持提升群眾幸福感。多年來,村民享有“三免六補二獎勵”集體福利政策,如65周歲以上老人每年享受600元養老補貼;舊房改造補助50%;醫療費用除新農合報銷外剩余部分村里補貼;65周歲以上、30年黨齡以上老黨員按黨齡享受補貼;每年每人節日補貼3400元。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給予農戶每星15~20元不等獎勵。本村學生被本科一批院校錄取的,享受6000元獎勵金,村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本文系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