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常山縣金川街道徐村村堅持黨建統領,依托“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優勢,積極探索開發休閑旅游,全力打造“學士故里、繡溪徐村”3A級精品景區,先后獲得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等榮譽,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經濟”發展。
一、支部領路謀藍圖,引領“美麗經濟”聚合力
徐村村把促進發展作為村級組織建設的頭等要事,2013年以來,以“打造錢塘潔美第一村”為目標,把鄉村休閑旅游作為加快村莊發展的主抓手,借“五水共治”東風,在全縣率先實施垃圾分類減量、開展農戶庭院改造和建設門前花壇等舉措,從細節入手改善村莊環境面貌,為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結合空白墻粉刷、庭院美化、“一戶多宅”整治等項目,統籌資源、示范引領,按照公共綠化、庭院美化、戶內整潔“三位一體”模式,進一步做細做實做優。如,對昔日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的沙灘率先整治,用工程車清理出70車次的垃圾,把“垃圾堆放點”變成“戲水金沙灘”。
徐村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創新采取“1+N”責任分工體系(“1”指1名村“兩委”干部,“N”指若干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組成10支攻堅隊。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一名“兩委”干部帶領若干名黨員和村民代表領辦一個重點項目,確保每個項目都有責任干部、責任黨員,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心中有底子。同時,充分發揚“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跑破腳皮”創業精神,上門做工作,贏得群眾支持。
二、項目領跑樹精品,提供“美麗經濟”驅動力
依托縣政府近年來在基礎設施、項目等方面出臺的扶持激勵政策,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最終獲得數千萬元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夯實了“美麗經濟”發展基礎。
通過每年召開鄉賢座談會、村民代表大會,鼓勵廣大鄉賢主動回歸,助力鄉村發展。如,吸引鄉賢回村投資200余萬元,通過集中流轉荒地水塘,建成400畝紫薇花海項目,經過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培育,項目市值已達600萬元。
探索推行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租賃認籌等做法,在工商投入方面,激活民間多元資本參與建設,激發農民的發展信心和主觀能動性,形成人人投入新農村建設、人人參與“美麗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如,村里統籌自有資金,將閑置村莊小學改建為傳統風格的高端民宿,統一對外招商出租,村里每年能收取30萬元左右的租金。同時,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紫薇花苗圃項目,年保底租金30萬元,公司利潤超出村集體保底部分的,以40%比例分紅,實現富民壯企強村的多贏目標。
三、產業領航奔小康,提升“美麗經濟”創造力
圍繞打造“錢塘潔美第一村”金名片,持續投入常山港河道和池塘整治日常保潔,相繼打造繡溪游廊、繡溪人文館、休閑沙灘、東湖塘等景觀,建成徐村大草坪、環村綠道,成功舉辦了“今夏來衢州親水游”等重大活動,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高。連續兩年舉辦“UU音樂節”,通過出租場地、提供后勤服務保障,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同時合理植入業態,鼓勵村民設攤,帶動村民增收70多萬元。
系列休閑旅游項目的成功運營,讓村民嘗到了“持股分紅”的甜頭,讓干部群眾發展的信心更強、勁頭更足,真正把村事當作家事,心齊氣順,干事創業的動力更足了。原計劃5個月工期的環村綠道和大草坪項目,提前3個月建成投用,創造了村級工程建設的新速度。
徐村村準確定位發展方向,努力將閑置資源轉化為自然美景,將自然美景轉化為“美麗經濟”,通過主動引進工商資本,抓好項目開發與建設,集成化發展鄉村休閑旅游項目,把普通的城郊村升級為旅游休閑勝地,不僅實現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轉變,還走出了一條集體經濟與農戶增收雙贏的發展之路。
(本文系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