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六連村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全村總人口1480人,有水旱田面積1618.8畝、坡地面積8617.35畝、林地面積2701.65畝。農業產業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在種植方面,主要種植橡膠、龍眼、檳榔、胡椒、荔枝、菠蘿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420畝;在養殖方面,主要養殖蛋鴨、小黃牛、豬等,其中有近40戶農戶養殖蛋鴨,全村日產鴨蛋7萬枚左右。六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按照省、市、鎮工作部署,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積極調整農村產業模式,打造“農戶+小微企業+電商”的特色產業鏈條,奠定了農民增收基石,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2022年底,六連村獲評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2021年6月以來,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組織各村民小組長、部分黨員和群眾代表先后赴海口、三亞、儋州、澄邁等市縣開展產業項目調研,同時還入戶走訪本村農戶,了解農戶自家產業情況,聽取他們對鄉村特色產業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論證,最后確定以咸鴨蛋深加工為切入點,在六連紅色廣場新建食品廠,主要生產加工咸鴨蛋、蛋黃、粽子和海產品,帶動本村村民并輻射周邊村民發展產業。
(二)聚集合力,探索合作運營新模式。由村集體與港北老漁民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成立萬寧市祿祿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展集鴨蛋加工、特色粽子加工、海產品加工、農產品展銷中心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項目,村集體出資50萬元,占股20%,港北老漁民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0萬元,并負責管理、技術和運營。雙方約定,不論盈虧,村集體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3萬元;如后期企業發展壯大、盈利增長,村集體按照占股20%獲得分紅。
(三)共贏發展,實現增收就業兩不誤。村集體利用中央和省市扶持的產業發展資金400萬元,建設食品加工廠廠房并購買部分生產設備,以每年租金5萬元的價格租給萬寧市祿祿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使用。2021年11月,廠房租賃收入5萬元和保底分紅3萬元已轉入村集體經濟組織銀行賬戶中,實現村集體經濟當年增收8萬元。
(四)就地取“才”,培育本村“土專家”。為有效解決村民就近就業,萬寧市祿祿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在本村定期舉辦鴨蛋加工技術培訓班、粽子裹綁技術培訓班、真空打包培訓班等,給本村創造60個就業崗位,優先解決了當地低收入群體就業難題,為想要務工又缺乏技術的村民提供再就業培訓機會,增強了他們自信心和滿足感。
二、發展成效
(一)村民收入明顯增加。六連村以前農戶養鴨產出的鴨蛋銷路不穩定,存在滯銷的情況,但隨著六連村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加強,現在農戶生產的農產品不愁銷路,對于投資擴大生產也沒有了后顧之憂,村民的收入明顯增加。從個人務工收入看,端午節期間,粽子廠等計件工人平均日工資240元,技術能手最高可達400元/天,其他崗位固定工資每月在2500~5000元之間。從村民收入看,202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為3597.71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達2.4萬元。202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3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6萬元。
(二)集體經濟明顯壯大。2021年初,六連村還是集體經濟“空殼村”,通過發展鄉村產業,六連村集體經濟得到了明顯增強。2021年村集體入股50萬元,每年獲得廠房租金5萬元、保底分紅3萬元和20%股份盈利分紅。2021年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萬元,實現了消除 “空殼村”目標。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萬元,集體經濟明顯壯大。
三、經驗與啟示
(一)要注重黨建引領和人才引進。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要不斷強化黨建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用黨的領導、黨的組織優勢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發揮集體經營的優越性。同時,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吸引外出能人回鄉創業,只有夯實人才基礎才能做好鄉村振興工作。
(二)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六連村圍繞當地鴨蛋特色產業,開展合作聯合,完善產業鏈條,形成了競爭優勢。產業振興要靠特色,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把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業,謀求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三)要重視農村電商平臺的作用。傳統農村產業結構主要以農作物種植,以及家禽、牲畜喂養為主,易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萬寧市祿祿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直播帶貨、淘寶開店等方式,將產品直接銷售到全國各地,有效解決了產品銷路不穩定的問題。因此,發展鄉村產業,要重視農村電商平臺的作用。
(本文系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