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頭村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南端,桂竹公路從村中穿過,離市區僅2公里,東鄰漓江,水資源豐富。自2018年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以來,窯頭村緊緊抓住這次契機,摸清“家底”,用好現有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廣大村民致富。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8.25萬元,相較于2018年增長近8倍。
一、盤活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
窯頭村依托緊鄰桂林市奇峰創業園區、工業園區的區位優勢,做活以農貿市場、門面出租為主導的物業經濟文章,拓展集體經濟增收空間。一是籌集資金對柘木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搭建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并聘請專業物業公司對市場進行規范管理,每年為村集體帶來8萬元收入。二是充分利用農貿市場周邊空余土地,籌集資金新建創業服務綜合樓1棟、門面12間,全部用于出租,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6萬元收入。三是積極招商引資開展合作辦學,2017年通過向上級爭取、村集體自籌等方式,籌措資金160余萬元用于新建服務大樓,引進快樂寶貝幼兒園入駐。從2019年開始每年為村集體帶來6萬元收入。
二、抓好資源開發,發展精品鄉村旅游
窯頭村利用資源優勢,傾力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為全村產業融合發展聚合力、注活力。一是用活旅游資源。窯頭村將10余畝土地分為每塊12平方米左右的小菜園,開發“共享菜園”項目,打造生態采摘園,發展鄉村旅游,借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東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近4萬元。二是做好土地流轉服務。窯頭村積極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轉的形式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利用750畝流轉的土地在漓江西岸規劃建設150畝桃園和600畝油菜花園,成功打造了“窯頭村油菜花海”品牌。三是打造增收亮點。立足“油菜花海”旅游特色,精心策劃“油菜花節”,增加“雄獅鬧村”“花海迎親”“農村特色食物制作”“花海春耕”“農家大戲”等鬧春民俗節目,豐富節日文化內涵,“油菜花節”期間吸引觀花游客人數近十萬人,通過門票、停車收費等方式持續為村集體創收。
三、堅持集體引領,村強民富獲雙贏
窯頭村通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一“引擎”,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帶動農副產品銷售。窯頭村利用村辦農貿市場,為村民設置免費交易平臺及臨時攤點20個,解決了窯頭村近800個農戶的農產品銷售問題,馬蹄、草莓等產業不斷壯大,村民收入穩步增加。二是增設臨時崗位。連續兩年舉辦“油菜花節”,設立25個群演、安保、保潔等臨時性就業崗位,優先安排村中低收入農戶上崗,節日期間人均收入達1500元;設置45個臨時性惠民攤點,免費提供給村民出售當地美食及工藝品,人均增收約1200元。三是幫助村民創業。隨著農貿市場、創業服務綜合樓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餐飲、零售等行業爭相入駐,窯頭村始終堅持本村村民優先承租的原則,8間門面以及80%的市場固定攤位皆為窯頭村民承租,物業租賃成了村民創業致富的好幫手。
(本文系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