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進京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3-11-22 14:30:38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馮丹萌 譚智心 字號:【

  北京市密云區具有較好的生態自然條件,是北京市的全域生態涵養區之一。近年來,密云區積極落實“消薄”行動,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特色產業帶動、產業融合創新、文化元素內嵌等方式,將當地的生態資源、土地資源、文化資源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截至2022年,密云區331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均已超過10萬元,經營性收入總額1.8億元,比2021年全年增加4302.7萬元,增長31.4%。其中,19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經營性收入總額5694.8萬元,比2021年增加2394.3萬元,增長72.54%,提前完成集體經濟薄弱村“消薄”任務。本文以密云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蔡家洼村、尖巖村、白草洼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了解現階段密云區在集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新瓶頸,提出相關建議。

  一、主要做法

  現代特色產業帶動發展模式。近年來,隨著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密云區出現了很多閑置資源。各村借此機會,從農戶手中積極盤活閑置資源,通過入股等方式統一經營,發展特色產業,為村集體發展找到新出路。如蔡家洼村近年來從整合土地資源入手,與村民簽訂合同,將村民的農用地、山坡地等流轉到村集體,通過盤“閑”為“活”、化“零”為“整”,將原本零散的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先后建成了3800畝的果園、300畝菜園以及上百畝的聯棟溫室大棚和育苗基地,形成了都市型現代農業園,由村集體統一經營。同時,蔡家洼村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引進多種花卉品種,以自然山水為基礎搭建花海梯田,打造了有香可尋、有花可賞的京郊美景。

  產業融合協同發展模式。近年來,密云區各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民宿體驗等產業融合項目,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了可觀收益。溪翁莊鎮尖巖村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資源,通過流轉農民閑置宅基地,大力發展休閑民宿產業,村集體通過將閑置資源入股企業,每個民宿每年可獲得5萬元保底分紅。蔡家洼村依靠自身生態資源,著力打造鄉村生態旅游項目,通過產業融合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路徑,村集體資產突破了10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今年蔡家洼村引進芒果文旅小鎮項目,預計村集體可增收3萬元。

  文旅植入持續發展模式。集體經濟要想行穩致遠,也需厚植文化根基。蔡家洼村充分挖掘本村的文化元素,積極組織建設蔡家洼村文化藝術團,組織表演了“玫瑰情緣”等原創鄉村實景歌舞劇,在村民中營造出向上向好向善的濃厚氛圍,為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尖巖村將栗子產業與民俗文化充分結合起來,連續2年舉辦栗子宴文化節等活動,打造文旅+農旅特色品牌,通過文化賦能激發村集體經濟新動能,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

  二、存在問題

  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目前京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土地政策的約束。一是土地性質調整導致項目無法落地。由于北京市整體建設用地緊缺,加上大型園區等規劃項目的落地,很多村集體建設用地被統籌調配規劃,村集體缺乏建設用地指標,各項產業發展項目難以落地。二是土地政策執行上難以協同。在執行層面,很多土地政策涉及農業農村、自然資源與規劃等多個部門,村集體開展項目時,常常面臨多個部門多個口徑的限制,執行效率低,影響了村集體發展的積極性。

  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目前來看,對于一些集體資產較多的村,資產管理還不夠規范,資產運營有一定的風險。一方面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很多村集體賬目多屬于流水賬,資產管理不規范,另一方面是財務人員水平能力有限,無法完成相應的財務會計業務。如蔡家洼村一共有6個財務人員,管26個自然村,村集體下還有20多個企業,日常業務較多,財務人員應接不暇,再加上財務人員水平有限,對于當地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能力不足,無法全面掌握村集體資產情況。

  項目審批流程過于繁瑣。在村集體項目審批過程中,受到北京市和密云區“村地區管”政策要求,各村需要通過黨委開會、第三方評估、自然資源與規劃部門開證明、鎮級相關部門審批、區相關部門審批等環節。調研中,各村普遍反映項目審批流程較多、辦理周期較長。尤其密云區在北京市文件的基礎上,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基本所有的村集體項目審批都要經過連審程序,有的社會主體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因周期太長中止投資,導致項目“夭折”。除此之外,調研中了解到,一些機械設備使用的報備流程過于復雜,不接地氣。相關政策規定,對于沒有掛牌照的農機,加油時若超過10L就必須到當地派出所開證明,但是很多村集體的農機無法在北京掛商務牌照,使用時遇到較多不便。

  分配機制不健全。目前看,很多集體產業項目的發展,對于村集體經濟的帶動能力不顯著,很多產業項目和村集體以及農戶之間并未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密云區溪翁鎮等地很多村級較大項目都由鎮、區統籌協調,村集體只能獲得少量的租金收益。

  三、對策建議

  加強對京郊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制約京郊村集體經濟發展最大的因素就是土地。建議在市級、區級土地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給予村集體一定的政策彈性,比如,可以留取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或設施農用地在村集體,給予其更多發展自主性。同時,對于因總體規劃變更為耕地的土地,政府應給予村集體一定的補助資金,用于復耕和后期維護。

  加強部門間、各層級的有效溝通協調。建議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自然資源與規劃等部門間的溝通,在聯合發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文件內容、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同時,要規范統一不同部門對于農業產業的標準口徑,尤其對近年來出現的農業新品種、新業態要及時溝通,確定屬性范圍,提升土地性質變更依據的準確性。同時在執行層面,要進一步明確部門間的職責分工以及相應的考核機制,促進工作順利展開。同時,進一步加強各層級的信息溝通和公開,對土地性質變更、項目審批進度等內容,盡可能公開化、實時化、透明化處理,探索數字化線上查閱系統,村民或村集體可以通過線上實時查詢掌握,避免造成農民對土地性質變更“一無所知”的情況出現。

  加強項目協同管理。對于村集體項目的審批流程問題,建議根據項目類型、項目規模大小等內容設立分層次、分類別的審批流程。尤其是對農業生產等時間比較緊迫的項目,建議一事一議,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同時,進一步改進審批方式,構建線上審批平臺,降低項目審批成本,節約審批時間。

  完善資產監管機制。為了規范推進京郊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建議由區鎮設置專職財務人員,對村集體資產進行專業化監管,尤其是對于村集體投資到企業的資產管理,要建立臺賬實時監測,做好日常會計處理,防止村集體資產流失或被稀釋。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