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是廣東農業第一大市,連續三年農業總產值超千億元。2022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1126億元,享有“中國荔枝之鄉”“中國羅非魚之都”“全國水果第一市”和“中國化橘紅之鄉”等美譽。
作為農業大市,茂名的自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農產品規模大、質量優,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不足,小農戶分散式、粗放式經營等問題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針對這些現實問題,近年來,茂名整市推進糧食作物的生產托管,把分散的小農戶嵌入產業鏈,把產業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2022年,全市實施農業生產托管任務面積64萬畝,帶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151萬畝,服務小農戶超18萬戶。生產托管的服務范圍從糧食作物向荔枝、龍眼、化橘紅、沉香、三華李等特色經濟作物延伸,各產業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產業效益明顯提升。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土地資源和服務資源有效整合
統籌整合服務資源,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一是組織三級托管服務體系。全市已建成縣級托管服務中心5個,鎮級托管服務站100個,村級托管員發展至1885名。二是培育壯大服務組織。引導托管服務組織整合更多的農業技術、農機機械、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資源,提升服務組織托管服務能力。建立服務組織名錄庫,目前全市具備全程托管服務能力的服務組織有120個,已全部建立服務組織名錄庫。三是推廣應用“粵農服”APP托管服務數字平臺,依托“粵農服”數據對服務主體進行評價評級,建立信用檔案促進托管服務組織按合同實施、標準化提供服務,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農業社會化服務成本,推動托管服務高質量發展。
發展壯大服務主體,努力拓展服務范圍。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開展農業生產綜合服務,為經營主體提供機耕機收、統防統治、代耕代種、統一購銷等各類生產托管服務。近年來,全市涉農縣(市、區)農業各類服務組織數量保持快速增長,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22年,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有4266家,農業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達6.2萬人。具備全程托管服務的主體有120多家。培育113家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建立了47個生產托管示范基地、成立了27家生產服務型聯合社、建立了5個現代農業服務中心。為了拓展服務范圍,積極發展綠色高效農業托管服務,支持服務組織努力解決水稻集中育秧、水肥一體化等農業生產關鍵環節服務。聚焦糧油蔬菜等重要農產品,扎實做好水稻、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生產托管,服務環節從耕種、收獲等作業環節為主向專業化植保、病害防治、產地烘干等環節發展。因地制宜,結合山區丘陵地區農業生產特點,開展水果、中藥材等特色作物的生產托管服務。加快發展農產品的產后分級包裝、倉儲物流、加工銷售等服務,特別是要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等短板,解決鮮活農產品儲藏和運輸的難題。
加強金融保險支持,推動生產服務發展。在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工作的過程中,針對生產托管服務主體資金鏈不暢、生產托管服務主體和小農戶對托管收益有后顧之憂等問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農業生產服務對接。一是金融助力。建行、農商行等銀行創新推出“托管貸”,托管服務主體憑托管合同可以申辦托管貸,解決流通資金問題。如2022年化州農商行向化州行云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授信800萬元,實際貸款50萬元。二是保險加持。茂名市農業保險產品已將荔枝生產鏈條中的育種、種植、采收、運輸、銷售、品牌推廣等環節的全生產環節風險點全部納入保險保障范圍,減少農戶和托管服務主體因災害等原因造成的損失。
二、積極推廣“四種模式”,連片推進全程托管
第一種模式是“托管員+整村推進+批量下單”模式。這種模式適合整村村民都有托管意愿的托管。由村集體統一與托管員簽訂托管委托合同,再由托管員與生產托管服務主體簽訂托管作業合同,由服務主體整村連片作業。
第二種模式是“托管員+村民+批量下單”模式。這種模式適合部分村民有托管意愿的托管。托管員分別與村民簽訂托管委托合同,再由托管員與服務主體簽訂托管作業合同,最后由服務主體進行作業。
第三種模式是“種植主體+多環節托管”模式。這種模式適合種植大戶重點生產環節的托管。服務主體與企業或種植大戶簽訂多環節托管合同,服務主體根據合同集中統一作業。
第四種模式是“種植主體+全托管”模式。這種模式適合種植技術不高、資金短缺的種植企業。由服務主體發揮自身優勢,發動種植企業將果園委托給服務主體全程托管,管理費用由服務主體全包,種植企業只派人參與管理,收益按約定分成。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助推農業特色產業升級
龍眼社會化服務推進標準化生產。高州市龍眼種植面積達32萬畝,年產量18萬噸以上,是全國有名的龍眼種植縣。高州龍眼產量占廣東的五分之一,占全國龍眼產量的十分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種植的品種和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高州龍眼產業園以來,政府積極引導當地的龍眼種植頭部團隊研究和推廣傳統品種改良和果品質量提升技術。高州市在龍眼主產區沙田鎮建立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由服務中心統籌推進全市龍眼品種改良和果樹管護的技術標準,指導龍眼種植大戶建立龍眼標準種植園。同時由服務中心牽頭,研究設計了龍眼寄遞標準件,并與京東物流公司簽署龍眼寄遞標準化服務協議,按照統一的物流包裝、優惠的物流價格為當地果農寄遞水果提供服務。2023年,當地水果豐收,產量達20萬噸,傳統運輸和快遞快件雙管齊下,外運水果16萬噸,為老百姓節省物流費用達20%。
古荔園托管推動古樹保護和盤活資源。荔枝一直是嶺南水果的當家花旦。茂名地區種植荔枝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茂名市超過1000年以上的古荔園有高州根子貢園、茂南山閣祿段、電白霞洞上河、泗水灘底4座。超過500年以上的古荔園有數十個。百年以上的荔枝園散布在各個村落數以百計。許多上百年古荔枝樹在荒草雜木中常年失管,古荔園的管護和古荔枝樹的保護是當務之急。2020年,茂名探索嘗試古荔園托管模式,由經營主體將古荔園生產維護委托給專業的服務主體,組織農業科研院校的專家給荔枝古樹制定專門的養護方案,進行古荔枝樹的技術管護工作。目前全市幾百顆百年以上的荔枝樹都設置專門的古樹管護人,每棵古荔枝樹都掛上了身份二維碼,標明荔枝品種、樹齡、管護要求等信息。實施古荔園托管之后,許多失管多年的古荔園得以重修重建,以嶄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成了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一批批珍貴的古荔枝樹因科學管養保護而重新開花結果。經營主體趁勢推出“千年古荔”“百年古荔”等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上受人追捧的熱銷品。每年開展的荔枝古樹采摘權拍賣活動為鄉村振興籌集了部分發展資金,當地老百姓成為古荔園托管的受益者。
通過采取“屬地管理+專業化管護+市場化運作”模式,由托管服務公司對所有古荔園進行全程托管,實現了古荔樹有效保護和古荔園增產增收,農業托管服務在新的領域體現成效。經過服務主體的專業化服務,荔枝果的品質優、價格好,茂名荔枝的鮮果銷售收入從2020年的69億元提高至2023年的88億元。
三華李技術托管實現品質提升農民增收。信宜市有8個山區鎮都廣泛種植三華李,許多山區老百姓靠著十幾畝的三華李果樹一年能有幾萬元的收益。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山區里年輕勞動力大都到城里打工,留在老家打理果樹基本都是老人,李子的質量和產量也參差不齊。通過實施生產托管,由政府遴選出種植技術過硬的李子種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組織技術員和服務隊為果農開展三華李修剪枝和除草等托管服務。按照三華李托管技術服務標準實施托管的李樹,實現果實分批成熟,由原來3個月的采摘期延長至將近6個月,贏得較高經濟收益。據測算,使用托管服務的三華李果樹產量較未托管的產量提高5%左右,優質果率提高30%以上,大果率增加30%,托管農戶較普通農戶增收30%。2023年信宜三華李實現豐產豐收,年銷售收入突破43億元。
得益于生產托管服務,茂名市有效破解了農業“誰來種”“怎么種”“專業種”的問題,培育了一批專業的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和新農人,茂名的特色優勢產業邁上了高質量發展軌道。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