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針對長期頻發春季晚霜凍導致的特色作物減產絕產問題,積極行動,在全面提高糧食作物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探索開展了特色作物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況
葡萄、蘋果、杏、梨是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促農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面積分別達62.1萬畝(釀酒葡萄58.3萬畝、鮮食葡萄3.8萬畝)、36.2萬畝、83.3萬畝、3.6萬畝,產值分別達346.1億元(釀酒葡萄342.7億元、鮮食葡萄3.4億元)、12.9億元、3.3億元和1.3億元。但寧夏地區春季晚霜凍害發生頻繁且程度較大,俗有“年年有小凍、三年一大凍”的說法,2020-2022年僅人保財險因凍災賠償的葡萄、蘋果成災面積達9.6萬畝、24.3萬畝,晚霜凍害已成為制約寧夏種植業尤其是果菜類發展的瓶頸,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為了探索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防霜措施和方法,減輕霜凍危害,寧夏組織農業農村、氣象、林草、保險等部門和寧夏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以霜凍災害防御為重點,通過開展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試點,探索解決凍害導致減產絕產的有效途徑,減小廣大經營主體和農戶的損失,促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2023年先后在全區選擇利通區、紅寺堡區、青銅峽市、原州區、彭陽縣、沙坡頭區、海原縣、中寧縣8個縣(區)作為試點縣(區),累計完成葡萄、蘋果、香水梨、紅梅杏、蔬菜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面積24萬畝。
二、主要做法
聚焦產業發展難題,探索服務新領域。連年頻發的春季晚霜凍已成為制約寧夏特色種植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為切實解決這一現實困難,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會同財政廳、林草局、氣象局、農科院、寧夏大學,并組織相關專家學者,認真總結過去有益做法,開展為期3年的防霜凍路徑研究,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研討,研究制定具體試點方案,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歷年凍害情況,精準選擇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重點區域,確定關鍵技術措施。2021年在葡萄、蘋果和蔬菜領域開展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試點,2022年、2023年將試點品種擴大至葡萄、蘋果、香水梨、紅梅杏和蔬菜。
整合各方要素資源,擴大服務參與面。充分調動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金融保險等各方面的積極性,成立由農業農村廳、財政廳、林草局、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氣象局、農科院、人保財險公司等組成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專家服務組,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服務。各試點縣(區)高度重視,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縣級專家服務團隊,合理確定服務對象、服務組織和區域。氣象部門負責發布試點區域經果林霜凍風險預警,實現提前7天預判霜凍過程,提前3天開展霜凍風險預報預警,霜凍日提供1小時頻次的精密監測服務。保險機構負責做好試點區域種植保險承保工作,做到應保盡保,引導種植戶疊加購買商業保險。農科院及技術專家組負責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農機管理機構負責調動作業公司和機械設備,全力保障試點工作。村委會配備網格員,根據不同地勢懸掛溫度計,實時采集不同小區域溫度數據,確保精準防凍。充分調動農戶積極性,組織其開展力所能及的熏煙、灌水等防霜凍措施,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和松勁心態,確保綜合防治效果。
綜合運用防控措施,創新服務新模式。將物理與化學防控措施相結合,綜合施策,實現“天地同防”。一是開展試驗示范。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在開展防霜凍托管服務過程中,引入無人機進行空氣擾動和藥劑噴施。在組織多次無人機實戰飛防演練基礎上,科學確定飛行速度、高度和噴灑藥劑單位作業面積;在果樹枝蔓通過懸掛試紙、噴施防凍藥劑,檢驗噴施效果,確定藥劑配比,提高化學防控精準度,降低次生損害。二是提高環境溫度。霜前樹下灌水,增大土壤熱容量和導熱率,防止地面空氣暴冷暴熱;霜凍來臨時噴水,水遇到冷空氣后冷凝放出潛熱,增高溫度;當氣溫降至果樹受凍臨界溫度前熏煙,減少土壤熱量的輻射散發,同時煙粒吸收濕氣,使水氣凝成液體而放出熱量,提高氣溫。用無人機、大型吹風機進行空氣擾動,實現上下層空氣混合,從而使近地層逆溫消失,氣溫升高。三是增強樹體抗逆性。土壤化凍后至開花前灌水和向樹體適時噴水,推遲花期,錯過晚霜危害。噴食鹽水,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枝條上結霜,避免霜凍對枝條和花芽的危害。利用無人機噴施氨基酸水溶肥料、蕓苔素內酯可溶液劑、硼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等藥劑,達到凍害預防和營養補充雙重效果。四是做好霜后補救。對于霜凍已造成的災害,及時噴施葉面肥和植物修復劑,對晚開放的花和具有腋花芽坐果的蘋果和梨進行果園放蜂和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以保證當年有一定產量。
扣緊聯農帶農紐帶,共享服務收益值。堅持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主線,以服務小農戶為根本,聚焦解決小農戶生產現代化難題,注重發揮服務組織聯農帶農作用,以點帶面、示范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推進,讓小農戶感受到、享受到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和效益。沙坡頭區以小農戶為服務重點,2022年開展蘋果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1.8萬畝,涉及7個行政村1500余戶,農戶畝均增收近千元,增加了廣大農戶對霜凍防治的信心。紅寺堡區利用微信公眾號、工作群、懸掛橫幅、印發宣傳彩頁等途徑,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引導農戶和經營主體進行釀酒葡萄和紅梅杏防霜凍,在完成500畝防控試驗的基礎上,帶動其他農戶和經營主體自行防控面積達1.62萬畝。
三、取得成效
拓寬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開展特色作物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試點,是寧夏立足產業發展實際,在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基礎上作出的有益探索,從作物品種、服務環節向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是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的極大拓展。通過整合各方技術力量,充分發揮無人機等現代農業技術裝備作用,解決了特色作物生產中一家一戶因缺勞力、缺技術、缺裝備而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事,積累了凍害防御經驗,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寧夏實際的果樹凍害預防機制,有效減輕了種植主體凍害損失,為破解寧夏特色作物霜凍減損難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促進了節本增效穩產增收。開展特色作物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推動了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現了節本增效、增產增收。從作物長勢和掛果情況看,與未防治作物相比,在0℃到-3℃溫度范圍內開展防霜凍服務取得了明顯成效。紅寺堡區試點區域葡萄萌芽率提高5%~10%,單株葡萄多坐果2穗,預計畝均增產100公斤,畝均節本增效536元。沙坡頭區試點區域2022年蘋果畝均增產300~500公斤,畝均節本增效600~1000元。彭陽縣試點區域紅梅杏座果率提高10%,預計畝均增產200~250公斤。海原縣試點區域香水梨5年齡梨樹平均掛果350個,是未防治的3.4倍。利通區試點區域蔬菜較往年提前上市15天左右,比正常上市售價高0.2元/公斤,畝均增收400元。試點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得到種植戶的普遍認可。
提升了現代農業科技水平。通過引入無人機手段開展全天候飛防作業,推動了遙感、航拍、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等成熟智能化設備和數據平臺在農業生產過程應用,實現了對服務過程、服務質量的精準監測,提高了防范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加快了農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應用。
強化了示范引領作用。開展特色作物防霜凍生產托管服務的過程,既是服務對象轉變生產觀念的過程,也是啟發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一方面,讓廣大農戶實實在在看到了防治效果,打破了不可防、防不住、沒法防的固有思想,激發了其參與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為更多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寬發展思路、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內生動力、加快發展步伐作出了示范和引領。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