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堅持“123”工作思路,即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以隊伍優化和制度細化為抓手,以強化監管、完善體系、搭建載體為主線,做到虛功實做、軟件硬抓,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的力度、精度、寬度和溫度。
制度立規,讓鄉村善治有據可循
“這是我們‘兩委’商議板團路壘砌花壇1500米的情況。”“這是2月18日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礦區流轉土地100畝的情況”……洙邊村黨支部書記劉樹成翻看著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紀實手冊說。在洙邊鎮,按照“議事有制度、決策有規程、實施有監督、結果有公示”的工作思路,劃分項目建設、資金使用、集體“三資”管理等重大事項類別,明確村級事務議事清單,村級“四議兩公開”工作全程紀實,有效推動村級事務在黨員群眾的參與和監督下規范運行,讓黨員群眾在村級事務決策中找到“當家人”的歸屬感。
莒南縣著力提高鄉村治理科學化水平,細化完善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實《莒南縣加強對農村干部管理監督的若干措施》,細化村級決策參與范圍、議事內容及流程。健全完善“村情發布會”制度,對每月村級資金運作情況、重大決策、重大工程與民生實事辦理進展情況等進行通報。完善“線上+線下”“三務”公開模式,借助燈塔-黨建在線系統、村民微信群推行網上公開,拓寬公開渠道,自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繪制事項流程圖,印發至每個農村黨支部,鼓勵制作清單二維碼,最大程度提高群眾認知度。
在全縣逐步推行村級財務“一碼公示”,二維碼在村級微信群和“三務”公開欄張貼公示,村民只需用微信掃一掃,隨時可以了解村集體每月收支情況。“一碼公示”實現了農村收支公開全程透明、網上留痕、全程監管的閉環機制,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
機制鑄本,讓鄉村善治人人有責
“大爺,這是咱村印的居民醫保政策宣傳單,今年的醫保已經開始交了,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問我。”胡同長唐夫蘭正在向胡同里的住戶宣傳醫保政策。“嫂子,今天早晨我剛把咱胡同都掃了一遍,你這門口可別扔垃圾了,等月底咱評上最美胡同,支部里還要給咱發醬油和醋呢!”胡同長楊進嶺正在和胡同里的住戶說要保持好胡同衛生。作為全縣第一批試點村,板泉鎮上養魚池村的胡同長們對自己工作已是駕輕就熟。“自從村里有了胡同長,辦好多事都方便了,大街上衛生也更干凈了,老百姓是真滿意。”在和諧胡同住了30多年的陳桂彩說。
為進一步健全基層治理管理機制,莒南縣探索推進“胡同長(樓道長)制”,按照“地域相連、規模適中、全員參與、治理有效”的原則,以15~30戶為單位劃分胡同網格,推選政治素質好、責任意識強、奉獻精神強、群眾基礎好的胡同常住居民擔任胡同長,共計3萬余名。堅持胡同長有限職責,協助村“兩委”收集民情信息、宣傳政策法規、調處糾紛矛盾、開展便民服務,讓村民從管理村事務的“局外人”變成能管事、會辦事、愿理事的“責任人”,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發動身邊人,管好身邊事。朱蘆鎮辛莊村于2014年整體搬遷至氣脈山小區,為著力破解村莊改造搬遷、村轉小區治理難題,辛莊村以打造“精致小區、精細服務”為主線,建立“書記-片長-樓長-樓道長”四級網格管理模式,將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聘任為小區樓長,選拔樓棟長18名,單元長54名,實行積分量化管理,將矛盾糾紛排調、問題隱患治理等6類事項納入樓長范疇,設立服務熱線,實行全天候值班,確保村民有需求能夠隨時提供服務,將黨組織的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
方法多元,讓鄉村善治春風化雨
“自從村里來了‘特派員’,重大事項辦理都能幫我們指導把關,再也不用擔心出現程序不規范、操作不當的問題了。”大店鎮前惠子坡村黨支部書記孫寶東說道。
莒南縣著力推動鄉村治理多元參與,注重外力注入,組織機關力量下沉,選派“鄉村治理特派員”,按照“縣級主導、鎮街統籌,因村派人、人村相適”的原則,選派鎮街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擔任“鄉村治理特派員”,覆蓋鎮街年度考核排名后1/3、縣鄉聯動一體考核排名后30%及其他問題突出村,全程指導監督村級事務管理,從源頭上強化對村級小微權力的監管,加大對村級治理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此外,鼓勵鎮街積極創新路徑,組建“鄉村治理和事佬”“有事好商量議事廳”等,積極吸納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等“鄉賢”群體加入,發揮個人特長和影響力,在村莊治理中發光發熱。
相溝鎮公開選拔德高望重、處事公道、善作溝通和調解工作的村級“和事佬”132人,建立了以退休干部、老黨員等為主體的“和事佬”調解服務隊24個,調解矛盾糾紛370余起。
載體搭橋,讓鄉村善治細致入微
在嶺泉鎮馬棚官莊村,上午9點半,“巧廚娘”志愿服務隊隊員準時開始了在“暖心食堂”的工作,切肉、順菜、蒸饅頭等前期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上午11點30分迎接老人們前來就餐。食堂每天為老人提供一葷一素一湯,同時還有包子、水餃、面條等主食,每天的飯菜都不重樣。“這些菜真不錯!我就喜歡來這里吃,吃完飯還能逛逛街,時代真是越來越好了!”85歲的郭彥全老人喜悅地說,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
莒南縣著力打造更有溫度的鄉村治理,開展“微善”行動,聚焦“一老一小”兩大群體,積極創新載體,構建“1+2+N”暖心服務體系,緊盯困難群眾最緊要、最迫切、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梳理建立69項日常需求清單,服務特定對象1400余人。堅持因地制宜,建成暖心小菜園、暖心食堂、暖心洗衣房等242個,讓服務更加精準、貼心,營造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持續打造“微善”品牌。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鄉村治理有效的關鍵在于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為此,要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激發鄉村治理多元主體的主動性,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持續走好鄉村善治路。”莒南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段東青說。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委組織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