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是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的“金鑰匙”。2018年,貴州省綏陽縣所在的遵義市被列為全國整市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綏陽縣全縣119個村(社區、居委會)開展了清產核資,共有村級集體資產1.65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0.48億元,集體資源291.97萬畝,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4.4萬戶49.93萬人,組織113個村開展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113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設置成員股49.93萬股,發放股權證12.45萬本。
主要做法
明確農村集體產權。通過清產核資,清查資源及資產、核實資金、清理各類債權債務,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位,明確界定組級、村級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所有權,建立健全資產臺賬,防止集體資產被平調、侵占、私分,理順村組集體資產產權關系。
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制定成員認定辦法和方案,采取以戶口為基礎,結合農村土地承包及生產生活情況,綜合考慮各種特殊情況的復合認定方式,通過民主決策,認定原始成員、一般成員和特殊成員。
設置集體資產股權。通過股份合作制改革,設置成員股,編制股份清冊,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戶為單位頒發股權證,實現集體資產“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轉變。明確“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的股權靜態管理模式。
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了以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為核心的集體資產管理機制,以《章程》為綱領,按照“四議兩公開”機制規范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行為。
健全村級治理結構。改革前,村支部、村民委員會、村監委是村級組織治理機構,未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長期由村民委員會代行集體經濟組織職能。改革后,建立了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各歸其位、各司其職,黨支部主要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村民委員會主要是通過村民自治,加強社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集體資產的運營和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成員股份收益,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
存在問題
思想認識不足。部分干部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村級組織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混為一談,沒有真正理解“村社合一”中的“社”到底指什么,錯誤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認為是村辦企業。認為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就像脫貧攻堅時期成立的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樣,將其作為一項應付性的工作任務,至今仍有部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未完成公章刻制,有22個未去銀行開戶,辦理稅務登記更是少之又少,對股份經濟合作社運行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和畏難情緒。
缺乏激勵機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部分村干部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創下再多的“家業”都是集體的,干好干壞一個樣,發展集體經濟的方法不多,內生動力不足,即使有積累資金也讓資金躺在賬上睡大覺,為完成任務而工作,缺乏更進一步的創業、創造和創新意識。
人才要素制約。有效運行股份經濟合作社,需要懂經營、善管理并熟悉三農工作的基層干部和人才隊伍,但由于新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底子薄弱,無力聘請專業經紀人管理,只能實行“村社合一”,村級組織干部多年從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事務,經營能力和意識不強;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鎮,鄉村發展缺乏年輕勞動力,人才要素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
運行機制不健全。股份經濟合作社盡管成立了股東(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但是沒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和資產運營機制,依然按照村民委員會的管理模式,仍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為主,從事資產運營和管理的活動較少。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意識不強,合作社章程執行率不高,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村處理集體資產時不履行規定程序,在集體資金管理和使用上比較混亂,缺乏透明度。
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由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管理事務較多,經營活動較少,多數村都不愿或無力聘請專業會計做賬,村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權責不夠清晰,村財鄉管的財務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理順。
意見建議
統一思想認識,著力解決發展認識問題。廣大基層干部要把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有效運行、發展集體經濟抓好抓實,要督促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完善登記變更、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票據申領等手續,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管理,不能將股份經濟合作社閑置,淪為“空殼社”。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著力解決內生動力不足問題。要轉變觀念,對運行較好、發展集體經濟成績突出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實行獎勵,健全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制度,讓那些為集體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得到相應的報酬,從根本上扭轉過去那種“等靠要”的思想和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政策扶持,著力解決集體經濟發展困難問題。加大對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項目傾斜,增加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一些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標,可向股份經濟合作傾斜。村域內的閑置資產交由股份經濟合作社托管,通過盤活利用,增加集體收入。強化對村級組織金融政策服務,簡化信貸程序,解決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重視村莊規劃,要利用“三區”“三線”劃定,給村級預留更多發展空間,解決用地需求。此外在稅收、用電、用水以及市場經營等方面也應對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政策傾斜。
強化基層組織隊伍建設,著力解決人才問題。要建立健全基層人才引進機制,充分吸引有創業和管理經驗的返鄉人員到股份經濟合作社任職,進一步充實基層組織人員,增加基層組織工資待遇,逐步改善基層工作環境,鼓勵本地大中院校畢業生回基層任職。
健全機制及各項制度,著力解決有效運轉問題。股份經濟合作社要進一步完善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進一步明確“三會”職能職責,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成員管理、項目決策實施、收益分配等制度,規范監督管理,讓想干事的人在制度規范下敢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堅決杜絕濫問責。
理順村級財務管理體制,著力解決村級財務管理問題。運行股份經濟合作社,要樹立集體經濟發展需與村級組織運行相匹配的理念。大部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處于起步階段,要以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急于求成。綏陽縣實行村級財務委托代理記賬方式由來已久,要進一步完善出臺村級財務管理辦法,整合鄉鎮財政和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編制,充實鄉鎮會計結算中心人員,將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納入鄉鎮村級會計結算中心做賬,不能將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村級下屬企業排外對待。
更新理念,著力解決產業發展問題。股份經濟合作社要更新理念,把工作重點放到利用和運營管護集體資產上,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大力發展物業經濟和物流經濟,充分發揮組織能力,提供勞務、農機、農資等服務,以生產和生活服務增加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入。
(作者單位:貴州省綏陽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