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用“三字經”打開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
時間:2024-01-02 11:10:44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荀遠田 陳榮柱 字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黑龍江省寶清縣村級集體經濟總體上比較薄弱,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管理體制和增收機制亟待完善。本文以寶清縣為例,就規范權力運營、強化體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發展集體經濟進行探究。

  一、基本情況

  收入渠道偏窄,造血功能弱。寶清縣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主要包括補助收入和集體機動地發包收入,機動地一部分用于抵頂長期債務、一部分用于解決新增人口,逐年漸減少,全縣13個村已無機動地。據統計,2022年全縣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較少,自來水無償供應、秸稈禁燒、環境衛生整治等公益事業支出較高。

  資產資源沉淀,可變現性差。2022年全縣資產總額為 52778.4萬元,農戶欠款等債權占比高達35.2%,辦公室等非經營性固定資產17040萬元,占比37.3%。據初步統計,通過土地確權新增土地近49萬畝,其中承包地增加20.6萬畝、開荒地增加28.4萬畝。

  二、存在問題

  內控乏力,缺少強有力的領軍人物。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變化較大,對政策法規理解不夠深入,集體經濟管理不夠成熟,各項內控制度難以貫徹執行到位,集體經濟運營的制度化、規范化有待加強。

  監管乏力,缺少強有力的農經隊伍。機構改革后,縣級農經部門去行政化,縣級監控成為空白區;鄉鎮取消了經管站,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合并,縣鄉兩級農經部門自上而下權責不夠清晰,監督管理職能相對弱化。

  配套乏力,缺少強有力的合力支撐。政策文件未成體系,農戶欠款等債權收繳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債權清收、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和新增資源收費等工作,缺少公安、法院等強有力的配合支撐。

  三、意見建議

  (一)強化縣鄉村三級監控體系建設,在“管”字上抓實效,鞏固集體經濟

  健全村級民主管理機制,全過程監控集體“三資”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從完善內控制度、嚴格履行程序、源頭上抓管理入手,保障全體成員的決策權、參與權和知情權,切實維護農民群眾利益。

  強化鄉鎮監管隊伍建設,全方位監控集體“三資”管理。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農經隊伍和紀檢隊伍,確保事有人管、有人會管;同時,延伸觸角,介入民主決策、項目施工、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全方位監督村集體經濟,變事后監督為全程監控,強化資產、資源、賬務鄉鎮監管,確保集體“三資”安全。

  建立縣級聯合監察機制,多角度監控集體“三資”管理。縣級在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框架下設立農經中隊,負責農經審計、農村宅基地管理、農村土地管理等行政職能,強化縣級監督管理職能。同時,要充分發揮紀檢、檢察、公安、農業聯席會議制度,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協同作戰,聯合監察,嚴厲打擊侵占、挪用、截留集體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

  (二)建立健全新型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機制,在“改”字上下功夫,發展集體經濟

  因材施教蓄積后續人才。結合各類培訓,合理制定培訓內容,把有頭腦、懂經營、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新型經營主體領辦人等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建立優秀青年農民人才庫,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蓄積后備力量。

  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建立“清化收”聯動機制,積極開展土地清理、債務化解和欠款回收等工作,盤活集體資產和資源,提高村集體“三資”的使用效益,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活力,為發展集體經濟蓄積后勁。

  強化部門和社會幫扶。結合部門結對幫扶、定點駐村幫扶以及選派第一書記等工作,深入開展“百局百企聯百村”活動。設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負債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三)完善政策體系和體制建設,在“破”字上做文章,搞活集體經濟

  一是捋順農經體制機制。解決經管體制機制不順、農經隊伍人員嚴重匱乏問題。二是出臺債權回收政策。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村集體債權清繳力度,讓沉淀資金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三是追加轉移支付資金。加大國家轉移支付資金力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正常運營。四是實施經濟獎勵政策。健全考評激勵機制,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激發鄉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內在動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寶清縣農經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