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華池縣在穩定家庭承包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探索政府補貼費用、多方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運營模式,構建了“村集體+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積極推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從而建立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生產經營服務體系。
主要做法
華池縣轄15個鄉鎮、111個行政村,全縣農業人口10.8萬人,耕地面積為118萬畝,土地流轉率為16.4%,其中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等流轉土地面積占比47.9%。
借助“一個平臺”加強土地流轉常態化監管。按照“應錄盡錄、應統盡統”的原則,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土地流轉臺賬信息平臺,督促各鄉鎮做好土地流轉合同錄入,全面提升土地流轉信息化規范化水平。截至目前,華池縣共備案流轉合同288份,備案流轉面積9812.06畝,其中流轉用于糧食種植的占17.9%。同時,按照農村土地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建立動態監管機制,定期對工商資本租賃(入股)農地的經營能力、土地流轉用途、風險防范等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掌握土地利用和合同履行情況,不斷鞏固土地流轉成果。
按照“兩種方式”引導經營主體集約化發展。一方面,通過優惠的政策吸引,把經營主體優勢與區域優勢、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等結合起來,選擇主導產品,進行統一規劃,特別是在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引進、示范推廣等方面優先安排,給予適當補助政策扶持,促進一定規模的集中連片經營。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土地流轉扶持資金,扶持全部轉出土地的農戶進城務工創業,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村集體等經營主體在稅收政策、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集約化、區域化、規?;?、產業化經營。
健全“三項機制”促進土地流轉規范化運行。一是健全風險監管防范機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中央、省、市有關要求,華池縣制定了《工商資本租賃(入股)農地準入監管和風險防范實施細則(試行)》,健全了工商資本租賃(入股)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二是健全土地規范流轉機制。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按照相關規定,制作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定義、情形、依據和流程說明》《辦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流程圖》和“3書1表1臺賬2合同”共7個參考樣本,即土地出租意向書協議書、土地入股意向協議書、土地租賃或入股主體資格和實施項目審查申請書、華池縣工商資本租賃農地分級審查備案表、華池縣工商資本出租或入股臺賬、農村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合同,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流轉行為。三是健全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按照既立足當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服務群眾的體制機制原則,繪制了華池縣承包耕地信訪事項依法依規處理導引圖、華池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路線圖、華池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路線圖,并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處法治化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和權益保障通道。
依托“四個一批”提升經營主體規?;\營。按照全縣“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幫扶產業項目“四個一批”分類的發展思路,在明確土地所有權、完善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以激活土地經營權為著力點,積極把農戶有序組織起來,鼓勵支持市場經營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鐣?,在有效解決土地撂荒問題的同時給農戶創造了更多就近就地就業崗位。
發展“五種類型”構建土地流轉多元化模式。從華池縣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的類型模式來看,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自發聯合型。農民自發建起示范基地、發展設施農業基地,進行集約化經營、規?;a,促進經濟持續收入。二是抱團合作型。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組織協調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主動聯系對接企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探索建立“村集體+農戶+企業”的抱團發展模式,租賃農村土地和設施農業,確保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三是大戶帶動型。緊緊依托經營大戶的自身資源優勢,通過整合周邊農民土地資源深度參與農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經營大戶聯結小農戶進行產業化經營、規?;a的發展路子。四是支部引領型。積極發揮村黨支部“領頭雁”作用,通過引領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帶動農民自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五是示范帶動型。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引領作用,積極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本領深入農村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大戶帶小戶、戶戶相聯營”的模式,調動了農民參與農業發展的主動性。
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當前,華池縣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土地流轉法規宣傳有待深化,因地理條件限制了規?;鬓D等。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線上+線下”,加強宣傳培訓。一方面,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及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另一方面依托“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項目、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積極組織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企業法人等參與線下培訓,著力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加快培養一批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
“指導+服務”,激發土地活力。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核心,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在考慮土地級差、質差、地區價差的基礎上,加強土地流轉價格指導,既保護農民的收益,又避免流轉費用無序上漲。同時,全面指導落實土地流轉合同制度,著力在工商企業資格準入審查、經營項目審核、流轉合同備案登記等環節上,加強服務。
“鼓勵+引導”,實現利益共享。緊密結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能動性,在農戶承包土地面積、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鼓勵農民推動土地由“小塊變大塊、多塊并一塊”,積極引導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吸納當地群眾從事農業生產,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從而實現農戶和經營主體“雙方共贏、利益共享”的良性局面。
“管理+治理”,強化日常監管。嚴格按照企業(組織或個人)申請、村組申報、鄉鎮審查、縣(市、省)分級備案程序進行土地流轉,切實加強指導租賃(入股)農地企業(組織或個人)簽訂《土地出租意向協議書》,加大備案審查力度,積極督促經營主體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履行合同約定,確保流轉雙方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堅持真督實導、督幫一體,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土地流轉工作行穩致遠。
“政策+金融”,助力全面發展。緊密結合全縣發展“牛羊藥菌”四大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農業產業扶持政策,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吸引有經營能力的主體參與土地流轉。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簡化信貸手續流程,切實為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資金支持。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