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農村改革領域重點強調了四個改革方向。首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糧食安全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和建設制度,建立耕地配置優先序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其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多層次農業規模經營體制機制。第三,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有利于鄉村空間優化的農村土地制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制度短板,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第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有利于鄉村功能釋放、有利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農民分享增值收益的土地制度。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在“清華三農講壇”作“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領域與關鍵議題”主題演講時提出。
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方向是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于小農戶家庭經營的農業基本面,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在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此外,還需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統籌兼顧扶持小農戶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推動小農戶全面參與到現代社會化大分工中來。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苑鵬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出。
要依托各地多元的鄉村資源稟賦,建立與城市產業科學分工、優勢互補、結構優化、分工有序、協調共贏的新格局,在五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突出產業穩產保供功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推動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聚焦有鄉村資源優勢的成長性產業,爭取在延鏈、補鏈、強鏈等方面有所作為;三是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建立適合縣域發展水平的消費品和農資流通網絡;四是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背景,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創業。五是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城鄉一體規劃布局。
——近日,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在第七屆“甘肅·祁連山論壇”上發言提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