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婦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新風正氣、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全國婦聯等部門工作要求,將移風易俗融入婦女思想引領、家庭文明創建、巾幗志愿服務等各項工作,推動移風易俗與構建新型婚育文化互促共融。其中,三明市大田縣“不送彩禮送保障”婦聯組織參與移風易俗工作模式,全國婦聯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做法創新、接地氣、可宣傳推廣”。
同題共答,打好聯動發力“組合拳”。發揮“聯”的優勢,系統謀劃,一體推進。一是融入“一盤棋”。聯合省農業農村廳、民政廳等部門制定行動方案,召開動員會、推進會,層層落實工作要求。成立調研組,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剖析問題成因,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二是擰成“一股繩”。動員和組織各級婦聯干部(執委)、巾幗志愿者、各類婦女組織負責人帶頭簽訂抵制高額彩禮承諾書。以“婦女微家”、網格小組為單位,發動微家長、女網格員當好移風易俗的觀察員、監督員、勸導員。強力推動女性社會組織建婦聯全覆蓋,引領各類喜娘協會、婚戀組織在摒棄高額彩禮中發揮積極作用。三是構建“一張網”。聯合民政部門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村(社區)都建立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進一步增強基層家庭和婦女兒童工作力量。加強村(社區)婦聯組織建設,全省村(社區)“兩委”女性正職比例、女性成員比例持續“穩中有升”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婦聯組織和婦女骨干在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中的話語權和引導力持續提升。
突出重點,打好宣傳教育“組合拳”。因地制宜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入腦入耳入心。一是廣接地氣,讓觀念“更新”。組建移風易俗巾幗宣講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常態化、分眾化開展宣傳宣講。全省各地婦聯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山歌大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一大批接地氣、冒熱氣的作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引領群眾改變陋習、倡揚新風。二是以文化人,為愛情“增色”。充分挖掘福建家庭文化,策劃推出“最暖萬家燈火處”八閩家文化影像故事展,短短一周就吸引一萬多名群眾參觀學習。推出《婚育新風吹進八閩幸福家》等宣傳報道190余篇,點擊閱讀量超67萬人次。三是搭建平臺,為幸福“添彩”。持續開展“幸福聯線”婚戀交友聯誼活動151場,吸引5150名青年參加,牽手成功847對。邀請海峽兩岸單身青年男女參加七夕返親節,為他們婚戀交友牽線搭橋。組織好“家國同慶 見證幸福”2024年全國萬人集體婚禮福建分會場活動,簡樸隆重的婚禮共同見證205對新人的幸福。
注重引領,打好典型培樹“組合拳”。常抓不懈,積極探索務實管用的辦法,多措并舉推進移風易俗。一是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指導晉江市婦聯牽頭開發“晉江市新晉家庭能力促進平臺”,舉辦婚姻家庭主題沙龍、深化婚姻家庭輔導等服務,為新晉家庭提供婚姻經營輔導。鼓勵武夷山市婦聯將武夷巖茶茶禮融入現代婚禮之中,探索“婚俗改革+朱子文化+旅游+茶”創新模式,推動以茶代聘、以茶代禮。二是探索創新正向激勵機制。總結推廣文明積分、美德銀行、道德超市等做法,指導福州、廈門等地婦聯推出“家庭福卡”,對帶頭移風易俗的家庭在金融服務、就業創業、家庭保障等方面給予正向激勵。推廣三明市婦聯“婚育健康、家庭關愛、創業服務”三項禮遇措施經驗做法,為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整治開辟新思路。三是深化家庭文明創建工作。把移風易俗作為家庭文明的重要內容,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創建“文明家庭”活動,選樹各類家庭先進典型37.7萬戶。聯動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不斷提升“美麗庭院”創建內涵,推動移風易俗家風美與“美麗庭院”創建互促共融,以“庭院小美”助力“鄉村大美”,2021年以來,共培育“美麗庭院”31.18萬戶。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