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聚焦加工小切口 發展富民大產業
時間:2024-12-16 14:58:40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鄭慶宇 李曉東 尚旭東 林 煜 字號:【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承載著億萬農民的美好愿景和期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湖南省會同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竹木資源豐富,素有“楠竹之鄉”的美譽,在竹筍加工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面對市場需求調整和消費偏好變化,會同縣勇于創新,立足竹筍資源優勢和傳統加工優勢,在培育富民產業、推動業態創新方面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

  一、探索實踐:以改革謀發展、以利農定目標、以加工做牽引、以規劃謀全局

  (一)聚焦一個關鍵:以深化改革激活資源價值。會同縣有竹林45萬畝,其中85%的竹林近40年未產生經濟價值,產權相對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為喚醒長期沉睡的竹林資源,會同縣引導農戶自愿放活經營權,將林權證的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三權合一,整合變更登記為可交易、可流通的綠色金融不動產權證。據當地林業局同志介紹,目前全縣共有15.4萬畝林權流轉到了林企和林業大戶,新成立各類林業農民合作社40家,這些主體通過流轉林地經營權,不僅穩定保障了竹筍、竹制品加工所需的原材料,還通過林權抵押貸款,解決自身發展的資金難題。

  (二)夯實一個基礎:以聯農帶農彰顯利農目標。為將竹林產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本地林農,銜接好小農戶,會同縣采取“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利用村集體組織優勢,以租賃或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轉林農零星林地打造原材料生產基地,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10元/畝的管理費,林農可獲得20元~100元/畝土地流轉費或分紅,還可優先到基地和企業務工。據了解,以筍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林公司,為獲得安全穩定的竹筍原材料,已陸續流轉竹林2萬余畝,支付5年流轉費及村集體管理費300多萬元,僅向金子巖侗族苗族鄉泥灣村就支付100多萬元,有效帶動了村集體和農民增收。

  (三)保持一個優勢:以精深加工拓展全產業鏈。早在清代光緒年間,會同就有竹筍加工記載,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一傳統,其竹筍產品暢銷全國并遠銷韓國、日本等地。近年來隨著消升級,竹筍加工出現明顯的適配性不足。為此,會同縣通過招商引資,引入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統一規劃產業、統一改造基地、統一指導培訓、統一回收、加工、銷售,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帶動采伐、生產、粗加工、運輸等各類產業共同發展。專注于產品的研發和精深加工,讓適合消費者口味升級的竹筍預制菜、竹筍休閑零食,綠色、環保、美觀的竹制工藝品、竹筷刀叉勺、吸管等快消品不斷打入市場,逐步開拓出經營有增效、收益有增長、品牌有效應的新局面。

  (四)發展一個特色:以規劃布局謀全域發展。為促進協同發展竹筍加工產業的新局面,會同縣在原有竹筍加工廠址基礎上,著力打造南部以金子巖鎮為中心的筍制品加工生產基地、北部以金竹鎮為中心的竹材全產業鏈、高值化加工利用基地,形成了各有側重、協同發展的“南筍北竹”差異化布局,推動了竹文旅康養、竹非遺傳承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產業發展結構和獨具特色的鄉村竹林美麗風景線。

  二、成效分析: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完善農業經營體系、踐行總書記重要論述

  (一)堅持農戶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形式不斷豐富,但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始終沒有發生變化,家庭承包、專業大戶經營,家庭承包、家庭農場經營,家庭承包、集體經營,家庭承包、合作經營,家庭承包、企業經營,都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新的實現形式。會同縣在竹筍發展中,以不變應萬變,堅持以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繼續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通過“流轉經營獲租金+合作經營享分紅”等方式,來適應林地經營權流轉、農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既夯實了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性地位,也釋放了林地和林木等閑置資源的生態價值。據金竹鎮金坪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該村連續3年林農畝均增收均在600元以上。

  (二)推動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完善豐富。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路徑。會同縣竹筍產業發展實踐較好地詮釋了這點。在前端,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村社資源和集體成員的組織管理作用,通過“農民自愿流轉、集體協調組織、主體合作發展”的方式共建竹筍原材料生產基地,在保持原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堅持本地林農為主要生產力量的基礎上,通過村集體的組織協調,緊密了農民、集體和經營主體三方利益聯結關系,體現了“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在中端,以竹筍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為牽引,帶動農資供應、運輸儲藏、分揀粗加工等各類服務組織,逐步構建起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竹筍生產經營模式,體現了“社會化服務為支撐”。

  (三)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土”是指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會同縣全面盤活閑置低效利用的260萬畝林木資源,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釋放出縣域森林生態資源紅利,體現了“土”。“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會同縣素有“楠竹之鄉”美譽,同時具有悠久的竹筍加工傳統,在此基礎上,會同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打造竹產業景觀,滿足多元化的市場消費和田園生活需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竹筍品牌享譽國內外,體現了“特”。“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會同縣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構建“南筍北竹”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布局,在延長產業鏈的同時,帶動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多主體共同發展,將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體現了“產”。

  三、思考啟示:用好改革法寶、堅持農民至上、領悟“土特產”核心要義

  (一)要用好改革這一重要“法寶”。從調研情況看,會同縣探索開展的林權制度改革,推動形成了“政府搭臺、銀行貸款、保險承保、收儲兜底”的林權抵押貸款模式。不僅從林地、林木、林生態等多方面激發了林業經濟發展潛力,也解除了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和銀行的后顧之憂,實現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統一。因此,要用好“改革”這一重要法寶,以改革賦能產業,在堅守底線紅線基礎上,借助精細化、全局性的改革謀劃與設計,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要始終堅持農民利益至上。會同縣竹筍加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底層邏輯。在產業發展上,將農民及其經營權作為要素集聚的關鍵一環;利益分配上,將生產環節更多的增值收益返還給農民;福利保障上,將便民環保景觀的建設投入留在農村同時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真正做到了“取之于農、用之于農”。據金竹鎮肖家村家庭農場主反映,“會同竹筍精深加工”不僅帶動了全縣竹筍采伐、運輸、粗加工、銷售等全竹產業,也讓他們腰包鼓起來了。因此,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還是要看其是否與農民增收致富掛鉤,看農民群眾是否參與其中、是否支持肯定,不能“富了老板、窮了老鄉”。

  (三)要深刻領悟“土特產”的核心要義。會同縣竹筍之所以走得出去、賣得火熱,根本原因在于把握住了“土特產”三個字的精髓,做到了將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將文化優勢與消費偏好相結合,將傳統優勢與現代理念相結合,在多元價值理念交互融合中推動了產業全面發展和產品提質升級。因此,在產業培育上,要注重領悟“土特產”的核心要義,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精準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共促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