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邛崍市:立足產業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網點
時間:2024-12-16 14:49:42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 字號:【

  近年來,四川省邛崍市圍繞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立足種業、糧油、水果等主導產業,不斷強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優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環境。截至目前,全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共116家,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機保有量1.9萬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2.08%。擁有冷鏈物流服務主體79家,50噸及以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61座,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3個。

  主要做法

  以產定點,優化布局。一是產業規劃。結合邛崍市農業主導產業形成“一核兩園九片”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核,即天府現代種業園,兩園,即臨邛片區和牟禮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九片,即9個糧經復合種植片區。二是體系建設。按照成都市構建“縣級服務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協辦員”三級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制定《邛崍市鎮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圍繞產業布局建成1個邛崍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心、3個鎮級服務站,組建由162名協辦員組成的社會化服務隊伍。三是農事服務中心布局。制定《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科技引領示范區工作方案》,明確在臨邛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和牟禮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建設成都市四泓種植專業合作社、邛崍市牟禮開元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農事服務中心。2023年對外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5萬畝。

  整合資源,聚力提升。圍繞推動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邛崍市積極加強在設施農業用地供給、項目資金、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的資源整合。一是用地供給方面,支持農事服務中心建設以服務面積為標準審批設施農業用地規模。二是項目資金支持方面,2023年以來累計整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農機購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壯大集體經濟、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項目資金2973萬元,支持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近三年邛崍市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75萬元支持小麥、水稻翻耕、烘干環節社會化服務。三是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方面,依托農業職業經理人、高素質農民培訓開展農機操作、適用技能等培訓,2024年新增培訓1200人次。

  上下聯動,延鏈強鏈。一是聯動科研院校,把握邛崍市與四川省農科院共建農業科技先行縣契機,推動科研院校與農事服務中心合作,開展社會化服務標準制定與服務技術攻關,2023年試點推廣小麥免耕帶旋播種服務技術,實現小麥平均畝產達528.1公斤,比傳統種植方式增產17%。二是推動農事服務中心上下延伸,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社、農戶共同參與社會化服務,連接中糧、國儲糧等糧食銷端市場,逐步實現“產+銷”一條龍服務。

  存在的困難

  服務能力有待提升。邛崍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主要由原來從事農業生產主體轉化而來,基本為合作社、家庭農場,呈現規模小、服務能力有限等特點;農事服務中心還處于發展初期,并不能實現全環節高質量服務,服務范圍還相對較小;農事服務中心缺乏既懂生產經營又懂農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項目過程監管較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提供社會化服務質量等過程監管相對不足,有待依賴北斗等數字信息技術提高項目實施過程監管效率。

  對策建議

  “誰來建”。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需要立足產業、面向市場。建議為以下四類:一是具備較強能力的專業服務主體,如專業服務公司、社會化服務重點服務組織、大型農機合作社等,具備建設農事服務中心的專業能力。二是產業鏈上具備較強示范帶動能力的經營主體,如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具備產業鏈資源整合、聯通上下游的能力。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村域內土地要素供應、生產服務能力整合的條件。四是區(市)縣國有平臺公司、供銷合作社,具備縣域內資源整合能力,能夠通過股權投資、業務合作參與農事服務中心運營。

  “建什么”。針對糧油產業生產服務,農事服務中心應該包括農機裝備中心、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糧食倉儲中心及綜合辦公中心。農機裝備中心具備滿足耕、種、防、收各類需求的農機裝備、機庫棚、農機維修等設施;育秧中心具備育秧生產流水線、秧盤、篩土機、秧苗輸送線等設施設備;烘干中心具備烘干機組、能源供應系統等設備;倉儲中心具備倉儲場地、谷物輸送、倉儲環境監測等設備;綜合辦公中心具備辦公、培訓、農事咨詢、信息指揮調度、質量監測、數據存儲等設備。農事服務中心應該具備農資統一配送、農機綜合作業、農業技術咨詢與培訓、全環節農事服務、農產品產地檢測、農產品代銷等全鏈條服務功能。

  “建在哪”。建議以縣域為單位,結合縣域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以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考慮用地、產地距離、交通區位等條件布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以邛崍四泓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其具備20~30臺農機、年烘干2萬噸烘干機組能力,基本能夠覆蓋2萬~3萬畝服務面積,按邛崍市水稻小麥種植面積38.9萬畝計算,預計類似規模的農事服務中心要建12個左右。

  “怎么建”。建議結合農業社會化農事服務中心布局,通過現有農事服務中心改造升級與設備更新,以園區或服務半徑為單位,由重點服務組織或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社會化服務主體資源開展建設,項目建設資源相對集中,農機、烘干倉儲等相對獨立服務模塊可根據區位情況分散建設,這樣有利于社會化服務資源整合,節約建設資金成本,提高農事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和質量。

  “怎么補”。建議以縣或園區為單位,結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需求與布局,編制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方案,對農事服務中心功能性模塊,如烘干中心、倉儲中心、農機中心、培訓中心、數據中心、質檢中心等改造提升與整合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其資金來源可整合農機購置、園區、倉儲物流、數字農業等方面財政預算資金,單個網點根據不同功能模塊的建設給予資金支持,根據目前調研情況來看,具備2萬~3萬畝服務能力的農事服務中心,烘干中心建設約需要600萬元,倉儲中心約需要400萬元,農機中心約500萬元,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預計需要1500萬元左右。

  (本文由四川省邛崍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