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崇信縣堅持把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由點及面、循序漸進、全面推開,通過“政策引導+分類整治+多元盤活+賦能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
堅持“一套政策”引領
崇信縣堅持把研究政策作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的“先手棋”,制定出臺工作方案、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為盤活利用工作標立“指揮棒”。
突出政策惠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突出政策協調性。對制定的相關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獎補標準和法律依據,強化內容協調,相互制約,做到不沖突、不斷檔,實現左右協調,上下聯通。
突出政策合法性。對崇信縣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出臺的每一個文件、發布的每一個公告、制定的每一項制度,都嚴格按照政策法規進行合法性審查,確保盤活利用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
突出政策操作性。注重把宏觀政策具體化、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使政策有項目支撐,項目有包抓人員,考核有量化指標,形成“制定政策—落地實施—考核評估”閉環體系,避免政策文件“一發了之”。
抓實“三大環節”夯基
崇信縣堅持把摸底整治作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的“基本功”,統籌安排部署,合力攻堅推進。
上下結合“摸底數”。鄉村兩級“過篩子”摸底上報,逐村逐戶全面核查,共摸排出閑置住宅908宗219.7畝,閑置宅基地292宗275.8畝,可改造利用廢棄窯洞4639孔,閑置村部10處17.96畝,閑置學校10處36.13畝,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確權頒證“明權屬”。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競爭原則,公開招標確定技術作業單位,測繪地籍圖,建立數據庫,頒發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明確了四至界限、產權歸屬和合法性界定,為拆違治亂、騰退土地、盤活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拆違治亂“除頑疾”。結合村莊清潔行動“四季戰役”,扎實開展廢舊房屋、殘垣斷壁、廢棄窯洞、違章建筑“四大清零”行動,累計拆除廢舊住宅、廢棄宅基地、一戶多宅等4004宗,騰退土地1921.92畝。制定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指導意見和獎補辦法,明確閑置廢棄住宅、“一戶多宅”和違法建筑等整治標準,對在限期內農戶自行拆除的每戶獎補1000元,對行政村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的每村按3000元標準進行獎補,用于環境衛生清理整治、違章建筑拆除、廣告牌匾治理等方面。
聚焦“四個關鍵”破題
崇信縣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的“主抓手”,找準問題癥結,破解瓶頸制約。
在“三權分置”上破題。在保障宅基地集體所有權、宅基地農戶資格權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通過閑置宅基地使用權或閑置住宅所有權流轉、入股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房屋資源,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在“有償退出”上破題。因戶施策、分類推進,對自愿退出、保留其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資格的農戶,每戶一次性補償1000元;對自愿完全退出閑置宅基地使有權、資格權的農戶,每戶一次性補助2萬元,有效保障群眾的居住權和財產權。
在“全面推開”上破題。堅持點上探索經驗、面上全部推開,在突出抓好14個改革試點村的基礎上,印發了推進方案,督促各相關部門制定行事歷,倒排工期表,全面推開剩余村的盤活利用工作,推動“點上出彩”向“面上開花”轉變。
在“長效機制”上破題。堅持集中整治與健全機制相結合,健全多元投入、監督管理、跟蹤問效等三項機制,實施獎勵補助政策,成立聯合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12次,下發督查通報4期,推動盤活利用工作有序開展。
探索“七種模式”增效
崇信縣堅持把模式創新作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的“突破口”,探索八種模式,分類盤活2397.99畝。
“農戶自主經營”模式。引導農戶通過自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閑置宅基地,發展牛、果、菜等農業特色產業。如錦屏鎮梁坡夜市商戶平均每天營業額達600多元。
“村級改造利用”模式。堅持“一戶一宅”,采取依法收回、維修改造、復墾復綠等方式盤活利用,先后建成7個窯洞生態養牛示范帶,打造了黃寨鎮楊門對科、錦屏鎮趙灣等一批農旅融合發展示范點。
“社會資本開發”模式。鼓勵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資本參與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建成生豬養殖場,村集體年增收200多萬元。
“返鄉人員創業”模式。鼓勵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人員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領辦合作社或成立家庭農場等。如,大學生王永剛利用閑置宅基地修建養豬溫棚,年增收30多萬元。
“依法協議流轉”模式。引導長期舉家外出、不再返鄉居住的51戶農戶,按照法定程序依法轉讓、出租宅基地和房屋,有效解決了部分房屋長期閑置而部分群眾無宅基地建房的矛盾。
“自愿有償退出”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政策,鼓勵易地搬遷、舉家長期外出、進城務工落戶等農戶,自愿有償退出閑置宅基地使用權和閑置住宅所有權。
“用地增減掛鉤”模式。用活增減掛鉤政策,采取整理、復墾等方式集中騰退農村閑置宅基地,實施了柏樹鎮、黃花鄉果品氣調庫等一批重點項目,有效解決了用地指標緊張難題。
(作者單位:甘肅省崇信縣農業經營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