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關情況。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祝衛東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鄉村振興抓什么?怎么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鮮明、脈絡清晰,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個主題,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進行系統部署,明確鄉村振興抓什么、怎么抓。”韓文秀介紹,文件的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
“兩個確保”,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點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重點是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著力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
“三個提升”,就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重點是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重點是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重點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安寧。
“兩個強化”,就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重點是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重點是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支持農民持續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好。
韓文秀表示,文件的突出特點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重點任務和全面部署相結合、年度性工作和階段性安排相結合,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圍繞解決鄉村振興的難點堵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政策和制度創新。文件從關鍵切口入手,在完善農業保險、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千萬工程”經驗學什么?怎么學?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千萬工程”經驗學什么?韓文秀認為,應重在學習運用蘊含其中的理念方法。“比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農民群眾期盼中找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堅持黨建引領、大抓基層,不斷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等。”韓文秀表示,這些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既有價值取向,又有方法實招,是“千萬工程”的精髓要義,各地都可以學習借鑒。
“千萬工程”經驗怎么學?韓文秀指出,關鍵要從實際出發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能照貓畫虎,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韓文秀表示,必須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找準抓什么,明確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創造性開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鄉村振興的階段性成果,讓農民群眾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起點上糧食安全怎么保?
盡管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但糧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祝衛東介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統籌糧食生產、流通、消費,打出了政策“組合拳”。
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產保供作為重點,明確了穩面積、增單產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任務目標。主要從穩定播種面積、主攻單產提升、拓展食物來源、強化節糧減損四個方面發力。
“我國耕地稀缺,擴大耕作面積空間有限,潛力主要在提單產。”祝衛東表示,文件明確,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重點是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
糧食主產區是提產能、保供給的重頭大頭。韓文秀介紹,文件重點圍繞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作了有針對性的部署。縱向上,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重點是對產糧大縣的獎補,進一步向商品糧調出量大、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縣傾斜,取消對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配套要求。針對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薄弱問題,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橫向上,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產銷協作。產業上,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文件提出,著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布局,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建設加工產業園,支持東北地區發展大豆等農產品全產業鏈加工,打造食品和飼料產業集群,促進就地就近轉化增值,加快糧食主產區興縣富民步伐。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沒有耕地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韓文秀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要重點從嚴守耕地總量、提升耕地質量、挖掘后備耕地資源三個方面著力,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在提升耕地質量方面,文件強調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時序上,明確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在標準上,針對各地普遍反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偏低的問題,今年將下決心提高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同時,要加強質量監管,確保高標準農田實至名歸,建一塊、成一塊。在主體上,更多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
防返貧底線怎么守?農民增收怎么抓?
“防止規模性返貧既是重大的經濟任務,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必須持續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勁。”韓文秀表示,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還有不到兩年時間,今后脫貧地區持續發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根本上還是要增強內生動力,更加注重“造血”,努力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重點地區,要進一步落實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對口幫扶等傾斜性支持政策,著力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幫助他們更多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增收致富,創造美好生活。此外,文件還強調,要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等工作。
不僅是脫貧群眾,腰包鼓沒鼓也是最受全體農民關注的事。祝衛東在回答本刊記者提問時強調,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擺在突出位置,重點從挖掘產業經營增收潛力、穩定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拓展轉移性收入、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四個方面著力。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支柱。對此,文件強調,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健全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機制,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祝衛東介紹,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重點是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首要是突出地方特色。“要用現代經營理念、標準、方式把‘土’味優勢彰顯出來,打造鄉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祝衛東表示。此外,文件還在注重產業融合、做強農產品加工、暢通農村物流作出了部署。
怎樣讓在村農民更舒心?進城農民更順心?
現階段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仍然是大趨勢。祝衛東認為,要圍繞讓進城的進得順心,讓留在農村的生活舒心,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一體設計、一并推進,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具體部署。一是扎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是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文件強調,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圍,幫助能進城愿進城的農民更好融入城市。二是保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包括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三是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文件強調,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關鍵是要兩手發力,一手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抓好縣城這個龍頭,發揮對鄉村輻射帶動作用;一手適應鄉村發展和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既要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又要避免村子剛建好、人都遷走了,造成浪費。”祝衛東表示。
讓農民生活舒心離不開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祝衛東表示,文件強調,鄉村建設要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首先是強化規劃引領。要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城鎮化趨勢,加強村莊規劃編制的分類指導,對一些地方脫離實際下指標、定進度的做法,要及時予以糾正。“要堅持‘開門編規劃’,確保規劃符合村莊實際和農民意愿,讓農村干部群眾懂規劃、守規劃、用規劃。”祝衛東表示,此外,還要在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方面下功夫。
讓農民生活舒心也離不開治理有效。韓文秀介紹,文件圍繞提高鄉村治理水平,重點作出了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的部署。關于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文件強調,要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切實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目前鄉村兩級職責多、手段少、負擔重,因此要切實解決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韓文秀表示。
怎樣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祝衛東認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任務更繁重,矛盾更復雜,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深化農村改革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
一是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方向已經明確,今年將開展整省試點,探索具體的實施辦法,為全國面上推開打好基礎。文件還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問題。
二是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項改革前期已完成清產核資和股份量化,圍繞做好下半篇文章,要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農村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堅守農村改革底線,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強化改革舉措集成增效,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