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天價彩禮是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本文在對甘肅省M市各縣區農村地區彩禮水平、彩禮外結婚支出等彩禮支付標準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剖析了天價彩禮的成因,及其對家庭、社會等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遏制農村地區天價“彩禮”的路徑與對策,為推動鄉村振興賦能。
一、甘肅省M市彩禮現狀
M市地處西北內陸偏遠地區,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尤其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十里八鄉婚喪嫁娶風俗各異,“彩禮”標準也各縣不一,但均處于較高水平。
(一)各縣區彩禮水平。通過到各縣區走訪調研了解到,M市整體彩禮在10萬~30萬元不等。按照城鄉區域統計,市區居民最低,約在10萬元;各縣城居中,在10萬~15萬元之間;農村地區最高,達到20萬~30萬元。按行業群體統計,公職人員家庭子女之間的彩禮較低,自由職業者及農戶家庭之間較高。
(二)彩禮外結婚支出細數。一場婚禮,除“彩禮”外還有眾多其他名目的支出。在走訪中了解到該市某農村男青年結婚,女方提出條件如下:在城區購買住房一套,含家具裝修價格約100萬元,10萬左右的轎車一輛,彩禮26.8萬元,三金(金項鏈、金手鐲、金戒指)3萬元左右,離娘錢2萬元,衣服2萬元,婚紗照1萬元,婚禮所需花費3萬~5萬元。總花費在150萬元左右,普通農村家庭根本無法負擔。
(三)中間商賺彩禮差價。在到各縣走訪中,街邊的商販們如是說:“這兩年政府不讓(婚介市場化集中化)了,前幾年這塊就是個‘人市’,大清早的都擠滿人,媒人介紹費成不成都要500元,成了的兩千元到一萬元不等”,商販口中的“人市”正是結婚難、彩禮高所滋生的一種婚介場所。據了解,M市很多鄉鎮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區域自發形成婚介集市,很多男青年奔波于“人市”和媒人家中,只為能夠順利找上對象。
二、天價彩禮的成因及危害
(一)天價彩禮的成因。一是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農村地區“傳宗接代”思想濃厚,加之M市農村地區主要以傳統農業為生產方式,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養老以家庭養老為主,“養兒防老”觀念深入人心。以上因素導致農村地區青年男女比例失衡。二是女性人口流失。M市地處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后,青年通過求學、務工等渠道流向城市,但隨著時間推移,男青年因城市購房壓力,無法長期居留,只能選擇回村成家立業,而大部分女青年思想、眼界發生了變化,大多在外地擇偶。隨著異地婚配數量的增多,導致原有的“通婚圈”被徹底打破。三是以嫁女紓困境。M市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思想,女方父母希望通過女兒出嫁索要高額彩禮以改變貧困的生活現狀,或給兒子娶媳婦積累資金,導致彩禮金額持續攀升。四是攀比心理作祟。親戚鄰里之間互相攀比已成為當下農村地區談婚論嫁的不良風氣,誰家的女兒彩禮“議”了多少,首飾買了多少,給了多少“離娘錢”,哪個縣城買了房、買了車,酒宴招待標準等都成了村頭巷尾的熱議話題。在攀比心理下,彩禮自然水漲船高。五是媒人推波助瀾。媒人大都會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酬勞,為了獲取更多收入,他們在婚介行為中會有意哄抬行情。媒人的提成費高達10%,有些媒人是“一個蘿卜兩頭切”“吃了男方吃女方”,媒人的推波助瀾也讓彩禮一路高漲。
(二)天價彩禮的危害。一是增加農村家庭經濟負擔。天價彩禮對普通農村家庭會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婚后夫妻生活也會陷入困境,甚至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破壞脫貧攻堅成果。二是造成“剩男”問題。高彩禮讓部分農村家庭的男青年無法在適婚年齡完成婚配,使其成為婚姻中的弱勢群體,游離于婚姻、家庭之外,在輿論壓力下難免會自暴自棄,造成諸多社會問題。三是損害女性權益。天價彩禮往往會使得男方在家庭中占據較高的地位和權力,導致婚姻關系不平等,女性遭受不平等待遇。四是扭曲社會觀念。天價彩禮使得人們更加關注物質財富而忽略了婚姻的真正意義,扭曲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觀、價值觀等。五是滋生不良行業、產業。農村地區結婚難催生的職業“紅娘”收入頗豐,為了提成、傭金、中介費,串通女方騙婚情形時有發生,加劇了婚姻的不健康發展。六是婚姻不穩定,蔓延形成社會矛盾。通過天價彩禮牽線組建的家庭,閃婚閃離現象頻發,離婚后彩禮返還等經濟糾紛、家庭矛盾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因彩禮退還糾紛而打官司的事件頻發,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三、遏制天價彩禮、助力鄉村振興路徑探究
(一)文化鑄魂,加強宣傳引導。一是由市委、市政府牽頭,市委宣傳部、文明辦、鄉村振興局等多部門聯合,制定“遏制天價彩禮,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實施規劃,將此項工作納入各縣區、鄉鎮年度考核,以提高重視程度,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向全市人民群眾發出“摒棄天價彩禮,共創美好生活”倡議書,通過電視臺、快手、抖音等平臺立體式宣傳,引導重新思考天價彩禮對家庭、社會、子女造成的經濟負擔和危害。三是充分發揮當地抖音、快手網紅等名人效應,要求自媒體達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為推動移風易俗、遏制天價彩禮發聲,逐步扭轉民眾的思想觀念。四是征集、編撰通俗易懂、直擊心靈的宣傳標語,如“天價彩禮,扼殺女兒的幸福”“幸福生活無需天價彩禮證明”“反對天價彩禮,抵制婚嫁陋習”等標語,讓群眾對天價彩禮反思抵制,起到全民遏制天價彩禮的群體效應。
(二)政策跟進,落實制度約束。一是設立“彩禮”上線。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農村地區居民收入情況,政府設立“彩禮”上線,明確何為“高彩禮”,在尊重群眾文化習俗的同時,防止以婚嫁牟利。二是整治婚戀產業鏈。打擊索要、炫耀天價彩禮的低俗行為,整治惡意炒作、誘導消費的媒體、婚介、商家等。三是加強政治動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動員基層黨委政府干部、村“兩委”干部、廣大農村黨員家庭等率先示范,自覺抵制天價彩禮。四是制定定期宣傳、分期摸排的工作計劃。針對各縣區、鄉鎮村組,廣泛開展遏制天價“彩禮”宣傳教育,同時大力開展進村入戶摸排,掌握各縣鄉農民群眾對整治天價彩禮的反響、群眾意識轉變程度和彩禮價格走向。五是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道德治理作用。將抵制高額彩禮、拒絕婚事大操大辦、破除婚俗陋習、禁止借婚斂財等道德規范納入村規民約之中,并引導農民遵守執行。
(三)經濟塑形,解排后顧之憂。一是建立農村女青年就業幫扶機制。通過招商引資,鼓勵當地民營企業在各縣鄉開辦種養合作社、農機機械租賃、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服裝廠等適合女性的崗位,通過政策補貼、稅收減免等吸引女青年回鄉務工,緩解女青年流失問題。二是引導農村發展多元經濟,鼓勵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農民旅游等多元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降低家庭經濟壓力,減少對彩禮的依賴。三是推動農村教育與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專業、職業技術能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四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各鄉鎮建立農村養老、醫療、失業服務站,通過政府兜底、村民運營、互利受益的方式解決農村養老、就醫、就業等問題,解除家庭返貧風險。
(作者單位:隴東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