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湖鎮位于河南省長葛市北部,轄25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總人口5.2萬人。近年來,佛耳湖鎮依托當地多年來養蜂傳統,聚焦蜂產業,不斷延展蜂業鏈條,通過村村發展蜂產業、戶戶參與蜂養殖的全域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當地蜂產業的集聚效應。目前,佛耳湖鎮已形成以蜂產品加工、蜂機具制造為主導,建材陶瓷、建筑機械加工、化工行業為輔的五大支柱產業群,為促進當地城鄉融合發展樹立了新樣板。近期,調研組深入佛耳湖鎮調研,了解該鎮如何圍繞蜂產業,延展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促進城鄉融合的做法經驗。
因地制宜,多點開花
佛耳湖鎮蜂業發展歷史悠久,始于唐朝,興于明清。改革開放后,村民騎上三輪車、開著汽車一路跟隨花期向全國各地延展蜂產業,一邊推銷蜂機具,一邊收購蜂產品,回來再加工、銷售。因此,許多農民也逐漸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入生產營銷隊伍,打牢了當地蜂產業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佛耳湖鎮以崗李、尚莊為中心,輻射帶動大孟、申莊、秋莊等周邊區域打造蜂業小鎮,全鎮的蜂蠟加工量、蜂蜜交易總量、蜂膠加工量、蜂花粉加工量、蜂王漿加工量、蜂機具產銷量在國內居前列。2022年,蜂產品、蜂機具實現總產值41億元,其中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額17億元,蜂機具和蜂產品的生產廠家和家庭作坊有近1000家,從業人員年人均純收入近4.5萬元。目前,佛耳湖鎮家家戶戶都參與到了蜂產業當中,一個村子幾乎涵蓋了蜂機具的各個零件加工,如崗李村491戶村民中,參與蜂產品收購、蜂機具加工的從業者就有500余人,年產值達到7億元,形成了每家每戶互補互促、協同發展的差異化產業格局。
轉型升級,穩健前行
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地蜂產業的集聚帶動效應,近年來佛耳湖鎮在地方政府持續支持推動下,積極對接企業,不斷提升蜂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多元開發價值。目前,長葛市蜂產品企業已有200多家,規模以上的蜂產品企業37家,蜂蠟年加工量占全國總量的85%,是全國較大的蜂產品集散地,蜂產業已實現從點狀到片狀集聚的轉型。一是加強村企合作。在蜂產業的支撐下、在企業的帶動下,各村通過土地流轉、參與產業發展、就近就業務工等方式獲得多渠道收入來源,形成村企合作的發展模式。崗李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豫強養蜂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電商+農戶”的經營模式,2家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78家,合作社綁定農戶200余戶,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通了蜂產業鏈條,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就業人員2萬余人。二是注重科技研發。為了進一步提高峰產品的開發利用價值,長葛市很多蜂產品公司都開始注重科技轉型,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先進生產工藝用于開發新產品,開啟蜂產業的轉型之路。如河南福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來,從初級產品收購到原蜜提純初加工,再到蜂花粉、蜂王漿、蜂膠生產,再到保健食品、軟膠囊、維生素e和魚油軟膠囊深加工,一直到現在打造成出口檢驗和銷售的產業鏈條,邁出了走向中高端市場的步伐,2018年1月該企業獲得藥用輔料藥品生產許可證,是河南省蜂產品行業唯一的一家。三是加強蜂文化宣傳。為了將蜂文化不斷傳承,長興公司打造集蜜蜂文化、養蜂常識、蜂蜜產品、養蜂工具、養蜂科教等為一體的蜜蜂博物館,使參觀者獲得最直觀、最形象的養蜂體驗,了解蜂產品提取、加工、銷售、應用等過程,使參觀者足不出館便知蜜蜂文化之精彩、蜜蜂產業之魅力。四是探索三產融合新路徑。2019年,許昌全域被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了進一步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佛耳湖鎮以水資源為基礎,以“蜂文化”為招牌,整合鑫亮源、香桂灣、汽車主題公園等旅游景點,構筑內涵豐富、品質獨特的文旅體系,構建集蜂產品觀光、旅游、體驗、文化等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帶動本地10多個村3萬人就業增收,實現年產值50億元。
互聯互通,全域發展
在數字鄉村的推進下,長葛市抓住“互聯網+”新機遇,圍繞培育市場主體、搭建發展平臺、完善服務網絡、加大培訓力度等,多措并舉,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一是培養多類型村級電子商務平臺。近年來,順應電商快速發展趨勢,以“淘寶鎮”“淘寶村”“電商村”為代表的農村電子商務成為當地縣域經濟發展的亮點,目前全市共有15個淘寶村、9個淘寶鎮。調研了解到,佛耳湖鎮崗李村有150人專門從事蜂產品網上銷售,搖蜜機、蜂箱、巢框等各類蜂機具每年銷售額1億多元;同時,以崗李村為中心輻射的周邊幾個村子,擁有大小淘寶店近千家,每天物流走貨4萬多件,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形成了全國知名的地標性、專營化、供應鏈體系完善的蜂業電商集群。二是積極組建電子商務協會。為了規范推進蜂產業數字化發展,當地成立了蜂業協會和電子商務協會,建設了“中國蜂機具”和“中國蜂產品”兩個電子商務平臺,以“電子商務平臺+企業+農戶+消費者”的方式打通蜂產品產業鏈條,促進“園”“村”聯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三是打造多類型電子銷售“網紅”。隨著“抖音”“快手”等新型電子平臺銷售模式的興起,佛耳湖鎮緊扣本地實際不斷創新,積極培養“自家”網紅。為了提高各村蜂產品的網上銷售額和影響力,各村通過合作社帶動農戶抱團發展,采取定期選產品、戶戶開直播、合力推熱搜的方式,提高當地土特產在電商平臺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大大提升了銷售額。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本土網紅”“平民網紅”,調動了村民發展電商的積極性。調研了解到,每周村民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引流、如何直播、如何賣貨,有的村民甚至自己上網學習直播技巧,干事創業的勁頭越來越足。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