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的蕉嶺實踐
時間:2024-03-27 15:49:14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馬華 石文杰 字號:【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是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轉型的本質特征與最大優勢。2019年,由中央農辦等六部門在全國確定了115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強調探索構建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路徑。蕉嶺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交界,多年來將農業農村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先后成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作為農村改革先行地,蕉嶺縣在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大膽創新,探索建立了“一核三元、四權同步、多層共治”的村級治理新模式。自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廣東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以來,又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和總抓手,聚焦黨建賦能、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圍繞著民生重大事項,以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能力為核心,以創新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為主要舉措,探索形成了“六事協同工作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一個核心管事+一張清單明事”,全盤統籌優化頂層設計。首先,解決鄉村治理體系“人”的問題。通過開展“三強四帶”工程,調整撤換“四不”書記,集中開展“兩委”干部專題培訓,以“村推鎮選縣考察”模式吸納培育優秀青年黨員。同時,選派縣直機關黨員干部開展“聯鄉興村”。其次,解決鄉村治理體系“制”的問題。按照“實際需要、宜放則放、分批實施”的原則,編制鎮、村權責清單,并建立權能約束機制,將“‘曬’權力清單、‘亮’權力家底”延伸到村(居)一級,讓干部群眾“看圖說話”“照單辦事”。最后,解決鄉村治理體系“力”的問題。通過“服務、管理、監督”服務信息網絡與黨員網格一體化,讓信息在“網上走”,黨員在“格中辦”,整合縮減重復性工作,實現“多網合一”,全面推進公共服務事項“一網式、一站式”辦理,讓基層群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

  二、“一套機制議事+一個地方說事”,因地制宜激活內生動能。首先,創新協商議事載體,改造傳統治理主體。按照自治半徑相對合理、公共利益聯系緊密的原則,依據事項涉及范圍實行“大事大協商”“小事小協商”,充分挖掘客家祠堂的議事功能和教化作用,形成行政村議事協商與自然村(村民小組)議事協商相結合的雙層協商議事格局。其次,完善協商議事機制,融合法治德治思想。堅持德法并舉,創建“以文化人解事、聚合力量理事、豐富載體說事、搭建平臺議事”的定紛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通過“人立言、家立訓、村立約”,引導人們明理懂法、自律修德、講信修睦。最后,建立民情民意上傳渠道,發揮雙代表聯絡站功能。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制度、有活動、有經費、有設備“六有”標準建設黨代表、人大代表村級聯絡站點,建立支部服務日制度和人大代表服務日制度,逐步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村民說事議事、反映難事的溝通場所。

  三、“一種方法評事+一個模式解事”,激發鄉村發展內在活力和市場吸引力。首先,創新積分評議,實施村莊、農戶“雙積分”。通過量化鄉村治理事務,將紛繁復雜的村級事務標準化、具象化,按照“基礎分+加分項+減分項”的方式,以村莊積分把控發展方向,以農戶積分激活內生動力,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自主參與”。其次,建立“五社協同”發展模式,破解人、地、錢難題。建立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土地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資金合作社、產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激活土地、勞動力、資金、產業等鄉村內部資源,激發農村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市場吸引力,實現農民權益、集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的共贏發展。最后,建立多元保障支撐機制,引入高校、企業等外部力量。與多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與企業建立常態化合作關系,探索企業與村集體、村民的新協作模式,發展多功能農業綜合體,從而更好地實現技術外溢效應。

  基于廣東蕉嶺“六事協同工作法”的實踐經驗來看,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的構建鏈條在于以民生促民意,以民意塑民情,以民情生民治,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理念。關鍵在于以“體”生“系”,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促使黨建有度、自治有力、德治有效和法治有序的良好治理效應。“鄉村治理體系”的形成是治理結構系統化的結果,包含著治理要素組合與互動關系、治理機制建構與運行方式、治理理念塑造與價值追求。“單兵突進”式的鄉村治理體系難以成“體”,也難以生“系”。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建構,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根據新形勢、新變化,把探索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著力點放到治理創新的系統性與連續性上。同時,要立足于本地民情實際,推動傳統治理資源的現代性轉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德治傳統以現代性新意,將“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落實到鄉村治理中的各個方面。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加強組織創新網格化、強化服務功能精細化、增強運行機制彈性化,從而凸顯出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三治融合”為手段,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建構思路,實現“黨建”與“三治”的有機結合,建立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治理的多維聯動機制,營造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以此達到鄉村秩序的穩定和鄉村社會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研究”(21AZD077)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