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集體增收新視野探索共同富裕的“杭州經驗”
時間:2024-03-27 15:43:14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唐利群 吳 媛 華永新 字號:【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出臺了一系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文件,創新了“定制化”招商、“公司化”經營、“聯合體”運作、“項目化”帶動等4種基本模式,助推鄉村共富駛入“快車道”。2023年,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96.7億元、經營性收入154.3億元,東部地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0萬元。

  基本模式

  聚焦共同富裕“三農”短板,促進農民增收,破解城鄉、地區、收入“三大差距”等重點,積極探索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圍繞“怎么引進來”,創新“定制化”招商模式,助推共富“增源”。一是堅持市場化導向。創新“下鄉企業輕資產+村集體適度重資產+村民存量資產輕重結合”定制化招商模式,實現企業、村集體、村民三者共贏。村集體立足市場需求,結合村莊特色,確定主導產業,通過整合現有政策與資金,精準匹配下鄉企業,找好集體存量物業或建設用地,“適度重資產”建設定制化物業和環境,推動項目落地,實現企業“輕資產”入駐;村民通過就業,出租閑置土地、房屋等資產資源,實現 “存量資產輕重結合”,有利于開辟農民增收渠道。二是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注重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加大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力度,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創新農民權益實現機制。

  圍繞“怎么干起來”,創新“公司化”經營模式,助推共富“擴面”。一是創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村民”模式。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承攬農村小微工程、參與村落景區運營,實現村集體、村民增收。二是全面推廣“強村公司”典型模式。激活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和資源,順勢導入國有資本和市場資源,在確保農村集體控股的前提下,提高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能力。通過公司化運營,發揮農村能工巧匠與勞動力成本低優勢,增加村集體收入,實現村民增收。

  圍繞“怎么強起來”,創新“聯合體”運作模式,助推共富“增效”。一是創新“鎮+聯合體+村”模式。依托資產資源、產業、公共服務設施等優勢,聯合相鄰若干個行政村,組建“共同富裕”聯合體,采取先富帶后富的方式抱團發展。二是全面推廣“飛地抱團”“片區組團”等典型模式。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通過組團、聯盟、聯合等模式,將村級扶持資金、幫扶資金和宅基地復墾、騰退“低小散”的建設用地指標等資源,集中配置到條件相對優越的“飛地”,聯合建設可持續發展項目,實現固定返利或股份分紅,共享生產經營發展成果。無資源優勢偏遠山區村,抱團發展異地物業經濟,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建德市乾潭鎮安仁村等6個村組建安仁聯合體,成立安民富鄉村發展有限公司,探索聯合“土地銀行”建設,目前已實現“土地銀行”存儲3700余畝,招商引資30余批次,成功招引草莓產業園、漫溪棲輕生活度假區等產業項目,總投資11億元。

  圍繞“怎么富起來”,創新“項目化”帶動模式,助推共富“提質”。一是創新“政府+企業+村+村民”組合經營模式,根據當地產業布局,規劃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具有較強帶動力、輻射力、影響力的項目,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潛力。富陽區新登鎮引進鄉賢回鄉投資8000余萬元,村民自愿入股200萬元,共同建設杭州小六石樂園,實現營收3000余萬元,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村民實現每年分紅。二是協同發展鄉村休閑、生態旅游、綠色康養、文化創意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全產業鏈利益共享機制,有效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和收入增加。蕭山區瓜瀝鎮航民村堅持傳承“集體共富”的基因,推行集體控股、量化股權,將村集體49%的股權量化到村民、職工和經營管理骨干,每年村民人均股權分紅18000元,村民人均占有凈資產360萬元。三是堅持數智創富。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浙農經管”“浙農富裕”“農房盤活”等應用,加快建立市縣貫通的幫農促富治理和服務體系。全市175個涉農鎮街、2380個經濟合作社實現“三資”管理數字化全覆蓋,助推了農村集體資產實時監管和保值增值。建德市“數智草莓”場景,搭建起“1+6+N管理服務架構”,打造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年產值達40億元,還列入了全省數字經濟多跨場景重大應用“一本賬”。

  經驗啟示

  從杭州市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創新實踐來看,破解鄉村發展困局,促進鄉村共同富裕應從市級加強統籌、區縣錯位發展、鎮村因地制宜、主體踴躍參與四個方面下功夫,重點抓好以下“四個干”。

  市級加強統籌,領著干。一是充分發揮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牽頭抓總作用,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并將工作任務細化到各區、縣(市),實行差異化發展和考核。二是組織制定“一村一策”計劃,對行政村經營性收入項目進行梳理分析,編制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工作指南,總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指導集體經濟組織拓寬增收渠道。三是強化數字賦能,建立“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駕駛艙”,摸清村級集體資產資源情況,完善線上線下結合的農村資產資源交易系統,推動農村資產資源與社會資本需求的有效對接。四是總結發展經驗,編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案例選編,供各地學習借鑒。五是激勵干部隊伍,將村干部集體經濟增收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的年終獎勵掛鉤,對集體經濟工作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行政獎勵。

  區縣錯位發展,比著干。各區縣要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對于近郊各區、縣(市),聚焦多途徑盤活資產資源,激活內生發展動力。緊盯“用地瓶頸”,鼓勵以鎮域為單位抱團發展,支持村集體盤活閑置資產、新建改建經營性資產。對于交通相對偏遠、村級資產資源相對匱乏的西部山區,重點在于加大抱團發展力度,打造新型幫扶共同體。

  鎮村因地制宜,想著干。各鎮村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區(縣)兩級部署要求,結合當地特色,真抓實干。一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鄉鎮黨委和基層黨組織對集體經濟鞏固提升工作的領導作用,指導村集體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二要堅持要素優先。在用地保障上,提升用地包容度,每年設立一定的建設用地指標,擇優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構建各具地域特征、產業特色和人文特質的新時代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培育可復制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品牌。三要堅持產業“造血”。整合資產資源,推動農產品種植與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等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落地。

  各類主體踴躍參與,爭著干。一是撬動社會資本,提升注入精準度。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轉向農村,與村集體合作發展鄉村產業。各地要發揮公共財政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多渠道增加建設投入,積極探索政府、金融、企業多方合作模式。二是抓好人才招引,提升引育力度。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制,聯動實施農民素質提升、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農創客培育等工程,健全“事業留人、平臺留人、政策留人、服務留人”機制。廣開渠道招賢納才,以高薪福利、優惠政策、專項獎勵的方式吸引更多社會人才參與村集體經濟建設,試行“同城同待遇”機制,吸引城市青年和創業人員進村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