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趨勢。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順應趨勢發展,積極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主要形式
總結鹽城市各地的實踐,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按照不同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從集中土地的方式來分,有租賃集聚型、股份合作型、聯耕聯種型和“兩區”分置型。一是租賃集聚型,主要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有償租賃的方式,將分散農戶的土地經營權集中連片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是適度規模經營比較普遍的一種形式。二是股份合作型。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和資金入股設立農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股份合作型的適度規模經營,以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集中土地,以合作經營的民主管理和利益聯結機制,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重要方向,應當積極鼓勵和大力倡導。農地股份合作社具體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內股外租型的農地股份合作社。即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成立農地股份合作社,將承包地集中流轉起來,統一對外發包給他人經營。這種內股外租型的農地股份合作社主要起了集中流轉土地、代表農戶對話、參與紅利分配、爭取政策扶持的作用。另一種是經營實體型的農地股份合作社。即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專業大戶以資金入股,共同組建農地股份合作社,直接從事高效農業項目,對農戶入股的土地實行保底分紅。三是聯耕聯種型。聯耕聯種是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組統一組織,破除田埂,以打樁等形式確定田間界址,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實現有組織的連片種植,再由服務組織開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產環節托管服務。聯耕聯種在不改變農戶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情況下,通過破除田埂的方式,變一戶多田為一田多戶,實行連片種植,既適應了農機作業要求,又滿足了老農種田需求,還實現了增產增收,是傳統農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一種很好的形式。這種發端于射陽縣的聯耕聯種型適度規模經營形式,在全市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市已發展聯耕聯種示范點1828個,面積達到213萬畝,占農戶承包地的26%。有的地方還通過農民合作社,從聯耕聯種向聯管聯營發展。四是“兩區”分置型。鹽城市亭湖區在全省率先進行“小田并大田”改革試點,將農戶承包地分為自種區和流轉區,實行“兩區”分置,自種區采取“一戶一塊田”模式,由愿意自種的農戶在靠家、靠路、靠水的位置選擇一整塊田開展生產。流轉區采取“多戶一塊田”模式,將大條田租給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19年先行試點的3個村共涉及農戶431戶,109戶在自種區選擇自種,322戶選擇將土地集中連片流轉給8個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二)從土地方式來分,有家庭經營型、企業經營型、合作經營型和委托經營型。一是家庭經營型。主要指以家庭為經營主體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主體形式為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經營。目前全市已發展家庭農場30225家,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380.6萬畝,家庭農場平均經營面積126畝。二是企業經營型。主要是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從事規模種養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其主體形式為農業公司的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合作經營型。主要指以農民合作社為經營主體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主體形式為農民合作社和農地股份合作社的適度規模經營。四是委托經營型。主要是指委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產環節托管,實現統一耕作的適度規模經營。
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多樣化形式發展。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普通農戶仍占大多數,應把建立在家庭經營基礎上的適度規模經營形式作為重點來引導發展。著力培育家庭農場,使之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在糧食主產區應積極推廣聯耕聯種這種不改變農戶承包經營權的適度規模經營形式。也可以探索推進“兩區”分置改革試點,將農戶承包地分為自種區和流轉區,實行“兩區”分置。同時,也要適應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新需求,積極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參與適度規模經營。
(二)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應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現階段,對一般種糧土地,經營規模宜放在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或務農收入相當于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水平。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更加注重資本科技投入,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大力培育和引進高素質的職業農民和專業人才經營農業。加強財務收支核算,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管理農業,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對其他農戶發展農業生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三)著眼綠色化取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高舉綠色發展大旗,率先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之路,更加注重使用現代化裝備,優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要堅持以生態循環、綠色生產為導向,更加重視推行標準化生產,凈化產地環境,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實施“從田頭到餐桌”全過程的監控,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更好滿足人們安全健康的新需求。
(四)立足社會化服務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必須建立健全強有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撐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強化公益性服務,鼓勵縣鄉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圍繞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展服務范圍。大力培育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發展良種種苗繁育、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全程機械作業、糧食烘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服務業。積極鼓勵農機合作社等社會服務組織,為適度規模經營開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產環節托管服務。
(五)加強規范化管理發展。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承包農戶與流入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合理確定土地流轉的期限和價格,依法保護好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利用規劃和標準引導設施農業發展,強化設施農用地的用途監管;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監管和風險防范。
(六)加大多元化扶持發展。各級政府應建立專項財政扶持資金,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符合條件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涉農項目,新增農業補貼向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指標專門用于適度規模經營配套輔助設施建設。加大信貸支持,創新涉農貸款抵押擔保方式,鼓勵開展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農機具、農業設施等抵押貸款。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融資擔保專項資金、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加大信貸扶持力度,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減輕土地流入方資金壓力,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