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業具有資源稟賦多樣、產業形態多樣、經營主體多元等特點。近年來,廣東省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服務農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截至2022年年底,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約有4.12萬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約3384.5萬畝次,服務小農戶約74.8萬戶次,在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類型和服務領域
(一)服務組織快速發展
目前,廣東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主要有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類型。據有關統計,2022年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有41159家,同比增長10.6%,連續三年保持 10%以上增長;從業人員332668人,同比增長2.35%;服務營業收入774367萬元,同比增長28.9%;服務對象數量1536206個,同比增長6.97%。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態勢良好,服務組織數量、從業人員數量和服務對象數量穩步增長,服務營業收入和服務小農戶數量增長幅度較大。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類農業服務專業戶是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力,此類服務組織數量穩步增長。據有關統計,2022年廣東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類農業服務專業戶數量分別為9231個(同比增長0.98%)、15361個(同比增長5.2%),兩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總計24592個(占全省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的59.75%)、服務營業收入441601萬元(占全省服務營業收入的57.03%)、服務對象數量762683個(占全省服務對象數量的49.65%)。其中,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占服務組織總數的23.43%,服務營業收入、服務對象數量等都占總數的30%以上,服務帶動效益較高。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各類農業服務專業戶數量占服務組織數量的37.32%,服務小農戶收入和小農戶數量占比達20%以上,但是服務總營業收入占比僅為8.42%,說明農業服務專業戶服務效益較低、對小農戶的服務帶動作用較強。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企業和供銷合作社數量較少,增長幅度較大,對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影響較大。2022年,廣東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企業和供銷合作社分別為2271個(同比增長125.75%)、2993個(同比增長3.6%),兩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總計5264個(占廣東省服務組織數量的12.79%)。其中,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企業服務營業收入230198萬元,占全省服務組織營業收入的29.73%(其中服務小農戶的營業收入104180萬元,占廣東省服務小農戶營業收入的36.43%);服務對象數量333627個,占廣東省服務對象總數的21.72%(其中服務小農戶數量232678戶,占全部服務小農戶數量的18.62%)。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銷合作社服務對象數量保持穩定,但是服務營業收入和服務小農戶營業收入增長50%以上,發展態勢良好。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協會和其他服務組織數量保持穩定,營收和服務對象數量增長較快。2022年,廣東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協會和其他服務組織數量分別為6806個、4008個、489個,三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總計11303個(占全省服務組織數量的27.46%),服務營業收入總計84665萬元(占全省服務組織營業收入的10.93%),服務對象數量313245個(占全省服務對象總數的20.39%),79%以上的服務對象為小農戶。該三類服務組織數量較多,服務營業收入較少,但是服務小農戶較多。
(二)服務范圍逐步拓大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3384.51萬畝次,同比增長2.96%;服務對象數量819627戶,同比增長113.06%(其中服務小農戶數量748302戶,同比增長124.83%)。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穩定增長,服務對象數量和服務小農戶數量翻倍增長。按照“耕、種、防、收”分別統計,廣東省“耕”服務面積1295.74萬畝次,“種”服務面積357.5萬畝次,“防”服務面積699.92萬畝次,“收”服務面積1031.35萬畝次,各環節服務面積較穩定,增長幅度都在5%以內。
當前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點領域主要在水稻、玉米、花生等糧食作物領域,占比達77%,經濟作物服務面積占比23%。接下來,社會化服務范圍將從糧油等大宗農作物向果菜茶等經濟作物拓展,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等領域推進,從產中向產前、產后等環節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
二、關于廣東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的思考
(一)服務組織應建立“一站式”專業化服務體系。引導農業托管服務不斷向精細化方向發展的著力點在于培育構建集群組織。重點在于培育“一站式”生產性服務組織。建立起從種子資源保護、種子種苗培育與引進、擴繁、生產(加工),到推廣使用全過程的種子種苗繁育及其管理體系,特別是加快名優蔬菜瓜果、名特水產、優良畜禽以及花卉等特色農業種子種苗的研發繁育,不斷提高科技含量,提供種苗、生產資料、信息、資金以及技術等產前、產中服務,在此基礎上,構建產后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與加工企業園區,強化上下游產業有機銜接。將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的服務有機聯結起來,形成合作社與服務組織之間相互依存、互相促進、聯動發展的態勢,實現農業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與精細化。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根據產業布局和服務半徑,以片區建立農業服務超市,搭建 “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二是開展“一條龍”農業社會化服務。三是實行“菜單式”管理服務模式。服務項目、內容、質量、價格等明碼標價,實行“菜單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
(二)行業應構建服務交易平臺。為行業搭建相互匹配的交易平臺,降低組織成本,改善分工效率。如通過“服務超市”交易平臺等,集合農戶、農民合作社及其經理人的服務需求與專業服務組織的服務供給,有效降低雙方服務交易的搜尋成本,且有助于農業技術進步與創新方式轉型。
(三)專業化的職業隊伍是托管服務運營高端化的關鍵。培育專業化、職業化、多樣化、群體化的農業企業家、職業農民與專業服務,對保障農業托管服務的高效運營尤其重要。廣東省可以借鑒四川省崇州市的做法,以提升新型農業技能和職業農民素質為核心,探索出一條有廣東特色的培育管理機制,打造一支“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競爭型隊伍。為此,可以選擇符合條件且有志于從事農業活動的對象進行社會服務型、專業技能型、生產經營型三大培訓。制定初、中、高三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晉升制度,對不同等級的職業經理人給予不同的待遇,并健全金融、產業、社保等政策體系,以規模種植補貼、養老保險補貼、貸款貼息扶持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搭建扶持平臺。
(作者單位: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