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緊抓列入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契機,大膽探索,創新服務模式,完善配套制度,強化科技賦能,推行股權質押登記線上審批新模式,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登記實行線上全流程辦理,讓股金“可變現”,拓展了農民股份權能,有效破解農戶融資難問題,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改革背景
自永定區2018年被確定為試點單位以來,按照“權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改革要求,高標準推進改革,較好地完成了改革試點工作任務,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全區276個村居已全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資產量化、股權設置、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工作,共清查核實資產119652.05萬元、資源299.91萬畝,量化經營性資產15455.49萬元,確認集體成員49.97萬人,成立了276個村居股份經濟合作社,各村居全部領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并生成電子證照,全區13.33萬本的股權證書全部發放到位。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賦予了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收益、抵押、擔保等權益。如何讓農民手中量化的股權變成可以利用的“活資本”,實現股權權能作用,使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的改革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可變現是農村當務之急的改革任務。
創新做法
高位推進,政銀聯動。一是建強“指揮棒”。2020年,永定區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試點,區委區政府成立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區金融辦、龍巖銀保監分局永定監管組、人民銀行永定支行和永定信用聯社為成員單位,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工作責任,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下好“聯動棋”。區農業農村局與當地金融機構溝通協作,選取自主創新權限較大、熟悉本地情況的區農村信用聯社作為試點銀行,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區農村信用聯社推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產品—“福股貸”,開辟綠色通道,印發《龍巖市永定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及相應的附件清單,指導各網點規范開展股權質押貸款業務。三是發出“動員令”。通過召開全區動員大會,全方位開展宣傳,明確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的重要意義和工作要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并通過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召開座談會、下鄉設點宣傳、在村委會宣傳欄張貼海報、進村入戶宣講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解讀股權質押優勢和政策紅利,爭取廣大農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做到政策宣傳到村、內容知曉到戶,為有序推進試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規范流程,完善制度。一是制度先行。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是一項創新性工作,永定區農業農村局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印發《龍巖市永定區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龍巖市永定區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登記管理辦法(試行)》等指導性文件,建立起覆蓋農村集體資產價值評估、質押登記、貸款辦理、風險防控等各個環節的管理體系和支持政策,為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夯實了制度基礎。二是規范引路。堅持典型示范,逐步推開,選取集體經營性資產較多、集體經濟發展較好、有較多貸款意愿群眾的鳳城街道大園社區作為試點單位,印發《龍巖市永定區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全面推行貸款申請—資格審查—資產評估—資料審批—抵押登記—發放貸款“六步工作法”,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規可依”。三是政策優惠。對農村股權質押貸款采取單列信貸規模方式,在貸款利率、期限、額度等方面給予優惠,貸款額度以小額、短期為主,原則上單個農戶不超過5萬元,村集體單戶不超過30萬元,貸款期限一般為1年,最長不超過3年,貸款利率比同類客戶利率低兩個百分點,并簡化股權價值評估手續,降低農戶貸款成本,增強產品吸引力。四是風險可控。股權價值評估根據所在集體經濟組織的清產核資報告、股金分紅以及對外投資收益,結合現有集體土地資源及借款農戶股份量化份額價值雙方協調確定,出具價值協商協議書并經雙方簽字確認。為解決股權質押不足的情況,以農戶股權價值為基礎,貸款擔保采取“股權質押+信用”和“股權質押+保證”兩種方式,借助農戶信用道德觀念進行約束;區政府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明確區農業農村局、區信用聯社、鄉鎮鄉村振興中心及村集體等主體的職責,首期出資風險補償金50萬元,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對股權質押貸款出現本息損失的,按比例進行補償,有效緩釋貸款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線上審批,便捷服務。一是成員股份信息化。將各村居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份折股量化信息全部錄入“永定區資源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信息查詢與農戶股權質押貸款信息自動鏈接。二是網點服務“一站式”。充分發揮信用聯社網點多、面廣、服務零距離的優勢,區農業農村局將產權制度改革系統的股權質押申貸入口開放至區信用聯社“永定區資源資產信息管理平臺─‘福股貸’貸款審批”各鄉鎮網點窗口,為農戶提供網點現場辦理“只跑一次”的便捷服務,農戶只需跑一趟,到距離其最近的網點提交股權質押貸款材料,由網點客戶經理完成材料的初審和系統錄入工作。三是登記審批線上化。通過“永定區資源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將股權質押貸款業務辦理從“線下”搬到“線上”,對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申請、登記、審批、查詢等環節實行網上“全鏈條”辦理,區農業農村局對各鄉鎮網點上傳的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合格的,出具有“龍巖市永定區農業農村局”電子印章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質押登記核準通知書,實現在線質押登記、視頻面簽和線上審批等功能。通過“線上+線下”服務模式,農戶辦理股權質押貸款從“跑多趟”縮短到“最多跑一趟”,并且手續規范,放款快速,業務全流程僅需1~2天,比“線上審批”減少5~6天,極大提高了農戶的申貸意愿。
經驗成效
一是激活了“沉睡”農村資產。通過開辦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讓農民手中“沉睡”的股權變成可以利用的“活資本”,從而使改革紅利更好更多更快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永定區在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線下+線上”無縫銜接的服務模式上線前的一年時間內僅辦理17筆,金額65.58萬元,自2021年8月初上線以來至2023年12月底,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系統為798位農戶發放了4319.29萬元的股權質押貸款,實現全區24個鄉鎮(街道)全覆蓋,有效促進增量擴面,延伸了普惠金融服務觸角,是永定區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一個創新舉措。
二是緩解了三農融資難題。通過推行股權質押貸款線上審批新模式,進一步拓寬三農融資渠道,極大地精簡了股權質押貸款申請、受理、審批流程,標志著廣大農民又多了一條手續簡便、利率優惠的融資途徑,有效緩解了廣大農民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切實增加三農領域有效信貸供給,三農融資的可獲得性、便利性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是推進了數字鄉村建設。永定區推行股權質押登記線上審批,讓農戶享受便捷高效服務的同時,也顯著減輕了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是踐行“數字金融”的一大舉措,為促進農村數字金融發展、高質量謀劃鄉村振興提供了持續有力的平臺服務,也為政府鄉村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支撐。該模式不僅是業務層面的創新,也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是鄉村數字化建設的有益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