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縣域發展的關鍵,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機會,財政收入增長也會乏力。但因為縣域之間差異太大,農林牧漁業型、工礦型、鄉村旅游型、邊境貿易型……產業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籠統地說要發展哪個產業,但可以把縣域產業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縣域也可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二是從地區優勢出發發展一些特色產業。三是承接大中城市包括沿海的產業轉移。四是發展現代服務業。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踐行大農業觀,就要在確保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各類資源,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食物需求。大農業是全產業鏈性質的現代化大產業,尤其應注重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為此,一是加強區域性預冷烘干、儲藏保鮮、鮮切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減少收獲或加工環節的浪費。二是推廣應用新型殺菌、高效分離等精深加工技術。三是推進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四是鼓勵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加工業,把加工增值利潤盡可能留給農民。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在《光明日報》撰文提出。
數字經濟能夠有效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完善。通過建立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鄉村政務云平臺,把農村土地確權、商業生產經營等信息整合為易分析、易利用、易轉化的高價值數據,從而提升行政審批等政務服務效率,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政務支撐。數字技術可有效監督和管理環境污染,推進農村生物質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循環利用,推動農業綠色生產,助力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建立應急管理信息高速公路,打通各相關部門應急救援信息渠道和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信息傳遞鏈條,構建鄉村應急指揮系統和災情救援平臺,實現救助人員及時調配、儲備物資及各類資源及時派發,提升鄉村應急管理能力。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上官子健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