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瓜峪村位于山東省沂源縣張家坡鎮政府駐地,是“沂源紅”蘋果、維納斯等蘋果新品種和“金黃金”桃生產主產區。全村有540戶、1560口人。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傳統林果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一低(果農收益低)、兩高(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高)、三老(果農老、樹齡老、觀念老)問題較為突出。為解決這一難題,村黨支部主動求變,團結帶領黨員群眾,進行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實踐了“黨支部+股份制合作社+現代農業密植園區+農戶”一體化發展模式,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推動組織模式變革,精準破解“誰來種地”的問題。2020年1月,前瓜峪村對黨支部領辦的沂源縣綠果果蔬專業合作社實施了股份制改革。引導社員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對土地進行統一整合、整理,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實施果樹更新換代,原有老果樹全部砍伐,統一栽植新品種。園區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果品統一銷售,在收益分配上,按照果農、合作社、村集體8∶1∶1的比例進行盈余分配。其中,合作社所得收益用于兩部分,一半收益作為公積金,用于合作社運營、發展,另一半收益作為公益金,用于果農培訓、貧困群眾救助、公益事業。同時,通過股份合作,讓“社員”變“股民”,果農不用參加農業生產就可實現收益,破解了因果農老齡化種不了地的問題,解決了“誰來種地”難題。同時,村集體也增加了收入,解決了集體增收難題。
推動管理模式變革,精準破解“怎樣種地”的問題。果農將土地經營權交給合作社后,合作社將原有的老果樹全部砍伐,整理土地,改良土壤,栽種新品種,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園,實現高質量種植。在管理標準上,按照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綠色防控、統一設備應用、統一農資供給、統一品牌打造、統一加工銷售、統一保險服務、統一受理投訴“十統一”模式進行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管理,有效保證了果品質量。在管理人員上,成立專業生產隊,根據社員能力、技術特長,對社員進行分類,組建機械服務隊、果樹修剪隊、疏花疏果套袋隊、設備維修隊、果品銷售隊,實現人盡其能、各盡其才。在管理方式上,合作社用工優先雇傭本社成員,由于生產效益直接關系社員收入,社員積極性高,同時,創新實行定時定工定量管理,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極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推動生產模式變革,精準破解“怎樣種好地”的問題。堅持以新技術引領新發展,積極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園,推動生產技術實現跨越式提升。一是實施寬行密植。前瓜峪現代農業園采取了種植新技術寬行密植技術,既保證了產量,又能通風透光、保證質量,更重要的是方便機械化生產。二是推行機械化生產。合作社購置了多功能履帶式旋耕機、四輪驅動割草機、微耕機、打藥機等小型機械,推廣無人機噴藥技術,人工、農藥、灌溉等成本都可降低50%以上,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縮減了生產成本。三是建設數字果園。在園區實施水肥一體化的基礎上,計劃投資78萬元建設數字果園,配置環境傳感、數據采集、生長監控、數字病蟲測報、自動化裝備等智能化設備及云平臺、手機軟件、數字化管理系統軟件等數字農業產業軟硬件,實現智能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構建起從生產到銷售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從而實現“種得好、銷路暢、收益高”,解決怎樣種好地的問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源縣張家坡鎮人民政府、沂源縣農業農村局、沂源縣中莊鎮人民政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