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環節,是農業生產走集約化、規?;同F代化的重要載體。利用春節假期返鄉,筆者通過對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大圣果蔬家庭農場、崇福張繼東家庭農場實地走訪,與縣農業農村局有關工作人員電話訪談,形成了發展家庭農場的思考。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桐鄉市共有家庭農場1673家,縣級及以上示范家庭農場67家。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1.15萬畝(場均面積66.67畝),場均勞動力3.8個。
桐鄉市濮院大圣果蔬家庭農場位于濮院鎮新妙智村,占地面積106畝,主要從事葡萄種植,是嘉興市示范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主沈金躍今年55歲,具有高級農藝師職稱。該家庭農場常年勞動力4人(一家3口和1位長期雇工),季節性雇工70人。桐鄉市崇福張繼東家庭農場位于崇福鎮留良村朱家埭,占地248畝,主要從事水稻和蔬菜種植,是浙江省示范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主今年56歲,大專文化。該農場家庭常年勞動力6人(夫妻2人、親戚2人和2位村內合伙人),季節性雇工40人。
二、做法和特色
精耕細作。家庭農場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組織,精耕細作是其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力的內生動力。如濮院大圣果蔬家庭農場,制定了一套操作性很強的葡萄種植“年歷”,每個季節、時段,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該家庭農場將精細化管理做到了極致,比如“陽光玫瑰”最佳畝產3000斤,每畝只留2300個枝條,共產出1500串葡萄,每串葡萄2斤左右,每顆16~17克。該家庭農場還打破“根深葉茂”的傳統理念,實施“根域限制栽培模式”,將果樹根系置于一個可控的范圍內,通過控制根系生長來提高工效,節約生產成本。
科技投入。家庭農場作為規?;?、集約化發展的基本主體,越來越重視科技帶來的變革。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效率。比如崇福張繼東家庭農場現已實現滴水灌溉節水、測土配方施肥、工廠化育苗、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技術全覆蓋。二是引進機械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比如濮院大圣果蔬家庭農場引進適合連棟設施內的果園操作機械及自動化迷霧狀發生器等現代化設施,節約人工。三是發展智慧農業,實現精準化生產。家庭農場普遍引進溫濕度監測調控、土壤墑情監測等數字化系統,實現智慧農業。
綠色循環。家庭農場的根基在土地,出路在產品,歸根到底,先有好土地再有好產品。調研發現種植類的家庭農場主生態意識更強,更加注重綠色可循環發展。一是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利用。崇福張繼東家庭農場通過新建1200平方米連棟大棚,用作秸稈發酵處理和農家堆肥場所。二是多樣化種植。濮院大圣果蔬家庭農場在連棟大棚內播種進口黑麥草,進行葡萄行間生草栽培,增加果園有機質來源,改善土壤墑情。三是使用環境友好型產品。使用生物菌肥、高效低毒的環境友好型農藥、物理化誘控技術等多種方式,實現綠色生產。
三、啟示和建議
以人為本,培育會思考的市場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是培優現有家庭農場主。培育更多具有長遠眼光、有獨立判斷、有專業技術、有三農情懷的高素質家庭農場帶頭人。一方面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領頭者的長遠目光,無論是市場定位還是結合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和其他情況適度規模經營,都離不開家庭農場主的決策。另一方面家庭環境影響擇業,培養“農二代”,從轉變現有家庭農場主的觀念開始。二是鼓勵年輕人從事農業。通過提供住房補貼、大學生從事現代農業獎補等方式,引導和扶持有志于從事農業的年輕人尤其是本地年輕人從事農業工作。
以地為根,完善土地保護和流轉措施。一是引導土壤保護。一方面持續倡導秸稈還田,政府對秸稈轉化為肥料所需的設施提供補助,提高家庭農場積極性。另一方面引導家庭農場增強土壤保護意識,自覺采取輪作等方式修護土壤。二是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市場。根據調研,桐鄉市土地流轉更多是通過農戶流轉到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再流轉到家庭農場的模式,政府應當探索為供求方提供便捷的服務和交易平臺,促進流轉關系穩定、流轉價格合理,解決家庭農場的后顧之憂。
聯合合作,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引導家庭農場主聯合發展。一方面出臺有利政策,鼓勵家庭農場成立合作社,共同抵抗風險,共享收益。另一方面鼓勵成功的家庭農場主向小農戶分享經驗做法,帶動小農戶成長為新的家庭農場,壯大產業池,增加產業議價能力。二是鼓勵家庭農場聯合建立相互信任的市場信息平臺。搜集發布市場變化、農資信息等,增加家庭農場抗風險能力和產品篩選能力。三是鼓勵家庭農場聯合開發適合的農機。對接有關科研機構開發適合本地的小型科技產品。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