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鄉期間,聽說山東省魚臺縣張黃鎮李早村發展很快,短短幾年時間,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空心村成了小有名氣的先進村,大年初四一早,記者便來到了李早村。
村支書李國兵向記者介紹說,李早村總共有2000多人,現在常駐人口也就600多人,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可謂是一個空心村。自從2021年換屆選舉他被選為村支書后,黨支部就想齊心協力把村莊發展好。
發展離不開資金投入。村集體資金有限,李早村黨支部集思廣益,想到的一個主意是號召外出打工的人們為家鄉捐款。因為李早村外出經商的人比較多,倡議書發出后很快得了積極回響,共募集到6.8萬元。年前,李早村成立了“風箏有家(李早)孝賢公益基金”,資金主要用于鄉村建設、助學助老等。為表達感謝,李早村還專門在村委會一面墻上張貼了一幅巨型感謝信,主題是“棠邑孝賢—風箏有家”,并將單位和個人捐贈的資金逐個公示,有近50條捐贈信息。
有了一定的資金,開展活動就有了一定支撐。過年期間,李早村開展了多項迎新年活動。如,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理發、為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米面油、為村民寫春聯送春聯、主街道上掛紅燈籠、舞龍舞獅表演、舉辦“村晚”和“村BA”等。在村委會的后院,記者看到寫有“‘村村有好戲 回村過大年’張黃鎮李早村村晚”的舞臺還沒拆除,籃球場旁邊“張黃鎮李早村第二屆村BA籃球賽”等4個紅色條幅毅然醒目。李國兵高興地說:“尤其是‘村晚’,來看節目的人真是人擠人。還有‘村BA’,球員都是村里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和寒假返鄉的大學生,活動舉辦得熱火朝天。今年過年可是熱鬧,明年我們還會舉辦!”
募集資金只能解一時之渴,村莊發展還得靠自身“造血”,李早村黨支部認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勢在必行。在農村集體“三資”集中清理工作中,李早村“兩委”成員發現,村里3000余畝湖地池塘租金只有8~10元/畝,遠低于正常價格。面對承包戶不愿提租金、村民對此意見大的情況,村“兩委”成員多次找到承包戶,向他們說明合同顯失公平,最終提高了租金,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針對村莊小學長時間空置的狀態,在與縣教育局和國資委溝通確認可以出租后,李早村聯系了一家藕粉加工企業,預計可以為村集體增加一筆幾萬元的租金收入。
空心村還意味著外出人多、種地人少,誰來種地是個難題。在魚臺縣大力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務”后,李早村第一個作出響應。“省屬國企供發集團托管土地,不僅能讓年齡大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還能免去農忙時節打工者返鄉的麻煩。”李國兵說,通過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現在李早村實行托管的土地共1200畝,占全村土地的近三分之一。村民一畝地不僅能拿到保底收入1000元,還有分紅55元、種糧補貼131元,村集體也能拿到20元/畝的服務費。
去年張黃鎮提出要打造李早村“農耕文化”旅游品牌,進一步明晰了村莊的發展方向。駐村第一書記沈全鋒說,村莊離微山湖只有3公里,計劃今年開展一個插秧比賽;同時,在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的協助下,老師已經帶領學生在村莊墻上涂了很多農耕主題的彩繪圖案,為旅游品牌打造再助一臂之力。
采訪期間,記者還在村莊大街小巷里逛了逛,可以看到街道整潔,燈籠高掛,有休閑廣場,也有幼兒園,祥如安寧,風景如畫。碰到村民在聊天,他們都對黨支部的工作連連稱贊,“沒法再好了”“村‘兩委’班子成員很負責任,幫我們解決了不少困難”。據沈全鋒介紹,李早村黨支部連續2年被評為“魚臺縣優秀黨組織”,村支書李國兵去年也獲得了“魚臺縣干事創業優秀黨支部書記”,村里的“村晚”“村BA”以及土地托管,由于在張黃鎮都是屬于首次探索,獲得了省、市、縣多家媒體報道,李早村在魚臺縣也變得小有名氣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