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項目,采取試點先行、整村推進的模式,在后辛莊村積極探索解決承包地細碎化整治的路徑辦法。目前,全村千余畝大田流轉給大戶和企業經營,促進了農村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雙向提升”,實現了農戶、村集體共贏。筆者通過入村發放問卷、實地調查、收集資料、與村干部座談交流等方式,系統梳理和總結提煉其主要做法和成效,與同行探討。
主要做法
后辛莊村現有人口549人,常住人口150人,黨員23人,村“兩委”干部5人,耕地面積1022畝。后辛莊村承包地細碎化整合的成功實施,得益于做到了“三有、四到戶”。三有:有方案,結合實際制定試點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實施路徑、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有程序,做好調查摸底、宣傳動員、擬定方案、民主議決、組織實施、總結驗收等工作,確保試點任務規范有序完成;有檔案,工作中形成的實施方案、地塊示意圖、農戶簽字確認記錄、流轉合同等資料應嚴格歸檔管理,為保障農戶權益提供支撐。四到戶:凡是涉及承包農戶的事項,均要政策解讀到戶、征詢意愿到戶、信息核實到戶、簽字確認到戶。
全力開展政策宣傳。廣泛宣傳發動,逐戶走訪征求意見,匯總群眾流轉意向。鎮業務人員與村干部一同對在家人員入戶走訪,對在外人員通過電話或微信聯系分別征求意見,并留存相關入戶宣傳走訪資料,在初步征詢意見中,通過業務人員對此項工作的政策宣傳講解,努力營造整村土地流轉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
充分協調群眾利益。通過前期宣傳摸排匯總,僅有4戶農戶對土地流轉政策不夠了解,不愿流轉。后辛莊村相繼召開了3次村“兩委”會議、支部黨員大會、群眾代表會議進行宣傳引導,期間利用微信、廣播等媒體廣泛宣傳相關政策,研究初步解決方案,與這部分農戶協商,由村留出較好的地塊集中分配這部分農戶進行置換、歸并、使用,村集體承諾替他們耕種,并支付每畝50元的機耕補貼。后來,這4戶農戶自發將承包的土地委托村里經營,最終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
精確開展土地丈量。為確保土地面積準確度,減少矛盾糾紛,提高群眾滿意度,秋收后先組織村民代表、村“兩委”干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相關中標人等參與土地丈量工作,所有過程均有鎮經管站及管理區現場監管。匯總土地數據后,于去年11月聘請第三方無人機航拍測繪復核土地面積,形成最終數據。利用實地丈量與第三方“無人機”航拍丈量相結合,通過去掉界埂、廢棄生產路、溝、坑等措施,全村共核實土地溢出面積98.3畝。
合理確定土地流轉分配。村“兩委”班子成員在廣泛論證土地整合流轉可行性基礎上,本著“易操作、成本低、能回溯、風險小”的原則,確定采用“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的模式進行承包地細碎化整合后,合理劃定面積規模,進行對外公開發包。將流轉的土地按照大戶種植習慣合并,將全村土地整理為7大塊,方便大戶耕種經營。通過田塊合并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后辛莊村耕地基本實現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連、渠相通,為開展社會化服務、壓縮種植成本打牢了堅實基礎。為消除農民顧慮,留存所有土地原始田塊位置測繪檔案,確保各戶土地確權總面積、位置保持不變。如個別農戶經過試點后仍希望自種自家土地,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由村集體在整理出的大田邊角按照該戶確權面積調出一部分地力好、方便種植、距村莊近的地塊由該部分農戶種植;二是由流轉該戶土地的大戶為該戶提供代種、代收等社會化服務,農戶只需向服務主體交部分費用即可,所有收成歸農戶。
科學設定土地流轉價格。為保護發包農戶土地出租收益和糧食規模經營戶的合理經營收益,一方面制定價格熔斷機制,避免競標者為了獲得土地經營權而大幅抬高價格;另一方面在全鎮范圍內進行詢價,確定以泗店鎮現行最高土地流轉價格1300元/畝為土地招標底標價格。村集體按底標價格兌付老百姓土地租金,競標時溢出價格由村集體統一分紅。同時,保證合同期限長短適中。承包期限并不是越長越好,如果合同期限過長,在種糧收益日漸提高的預期下,將不利于農民分享土地流轉收益,因此建議將合同期限定在1~3年左右,同時將資金浮動機制寫入合同條款。
規范委托協議合同簽訂。村“兩委”發動村民代表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講解,農戶本著對村“兩委”班子的信任,自愿將個人承包土地經營權委托村集體統一發包并簽訂“委托協議”,簽字按手印確認協議內容。村集體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通過產權交易中心平臺進行公開招投標,確保程序嚴格、結果透明。由村集體與大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及服務合同,并將所涉及的農戶與村委會簽訂的土地流轉委托協議附后。后辛莊村1022畝地共與7戶經營大戶及企業簽訂了規范的合同,合同要求流轉的耕地必須用于耕種,主要用于糧食生產,不得損壞耕作層。
強化土地管理服務。“小田并大田”后有利于推動“減壟增地”、糧油“單產提升”等高效種植項目的推廣示范。為提高糧食產量,守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除泗店鎮每畝地200元的獎補扶持外,后辛莊村通過完善配套服務,向承包方提供水、電、排澇等加強土地管理服務,按照每畝地100~200元的標準收取服務費。目前后辛莊村實施“減壟增地”360畝,占全村耕地30%,預計明年該項目可推廣至100%。
取得成效
避免耕地浪費,降低種植成本。土地細碎化整理、集中流轉,能大大減少耕地的浪費,過去的巴掌地、田埂地界均得到充分利用,整理好的土地更方便機械化作業、開展農業托管服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糧食產量也普遍提高。
提升流轉效益,促進農戶增收。后辛莊村按照“土地租金底價+溢價分紅”的方式,提高農戶土地租金,確保農戶增收。“小田并大田”之前,由于田塊之間距離遠、面積小、不成片,農民流轉土地租金較低,每畝良田承包費為950元、窯場地800元、沙坑復墾地只有570元。進行整合流轉后(不含村為中標方提供服務收取的費用)每畝良田1380元、窯場地1270元、沙坑土地每畝1040元。
增加集體收入,優化治理效能。通過實施“小田并大田”土地整理集中流轉,后辛莊村村集體通過提供水、電、排澇等相應的基礎服務,取得100元/畝服務費,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4.2萬元。量差溢出土地98.3畝,可增收12.8萬元,共計增收27萬元。集體經營收入最終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改善道路、文體廣場、排水、路燈等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開展文化活動,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高,真正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善生產方式,保護生態環境。過去小田散戶種植時,每到收獲季節,農戶把農作物秸稈隨便丟棄或拋入河中的現象時有出現,增加了村組干部保護生態環境的壓力。現在種植大戶承包后,全部統一采取深耕和秸稈還田技術,無面源污染環境現象的發生,綠色農業發展的成效更足。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