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大力實施“融入式黨建”創新工程,將黨建工作融入基層發展,激活“末梢”活力;融入民生服務,加強治理為民;融入區域網格,提升共建共享水平;融入廣大群眾,發揮黨員模范效應。“融入式黨建”為鄉村治理打造強勁紅色引擎,以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全領域,構建了鄉村治理現代化發展新格局。
吳江區位于長三角核心區,是江蘇省的“南大門”,總面積1176平方公里,全域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下轄7個鎮、4個街道,共有210個行政村和13個涉農社區,常住人口131.26萬,是享譽全國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近年來,吳江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大力實施“融入式黨建”創新工程,為鄉村治理打造強勁紅色引擎,有力有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融入發展,讓“最大政績”與“第一要務”交相輝映
吳江區將黨建融入基層社會,以黨建“最大政績”引領保障發展“第一要務”,夯實基層治理根基,集聚鄉村振興力量。
“四議兩公開”機制讓決策更透明。率先推進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決策機制,通過“一套流程”“兩張清單”“三方監督”工作方法,推進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標準化建設,制定10類村級重大事項清單和28項村務重點監督事項清單,實現全區村級紀委書記(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黨員議事會全覆蓋,以三位一體議事監督體系切實提升決策成效,讓村民看得明白,干部做得清白。
村干部全鏈條管理讓運行更高效。出臺村干部職業化管理體系建設“1+N”系列文件,構建“選、育、管、用、激”全鏈條管理體系。“選”是指堅持把政治標準放首位,注重選拔為民服務實績突出的人。“育”是指開展“江村·強基”村干部培養工程,確保每名村干部每年培訓不少于一次。“管”是指全方位推進綜合考核體系建設,亮明“計分牌”“導向標”。“用”是指2019年以來先后分3批累計選聘29名村黨組織書記進編,拓寬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的上升通道。“激”是指建立專職干部薪酬待遇“五級晉升”體系,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優質資源要素下鄉讓發展更廣闊。成立“美美江村”鄉村振興黨建聯盟,推動資源要素向基層下移,深入實施“領導掛帥、部門掛鉤、企村結對、能人助村、責任落實”的“五個一”村級結對共建行動,累計選派465名優秀干部駐村幫扶,投入幫扶資金上億元。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68個村(社區)與489家民營企業、20家商會結對,實施幫扶項目16個,幫扶金額達9000多萬元。
黨建融入民生,讓“美好向往”與“奮斗目標”同頻共振
吳江區將黨建融入基礎民生建設,真正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黨員干部的奮斗目標。
打造善治鄉村標桿示范。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以“江村”鄉村振興品牌為引領,創新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將蘇州“兩湖兩線”跨域示范區與吳江“魅力大運河”“美麗湖泊群”組團建設系統銜接,逐步形成以環元蕩、環澄湖、環長漾片區為重點的發展格局,累計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5個。
打響鄉風文明德育品牌。探索創立“德行吳江”“道德銀行”“榮譽積分”等鄉土文明品牌,形成區、鎮、村三級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陣地體系。常態化舉辦美麗庭院、文明家庭(文明戶)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以便民利民為導向,推動各類政務服務事項逐步進入區、鎮、村三級服務大廳,“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實現全覆蓋。加大區、鎮、村三級體系標準化、異地通辦標準化和“一件事”套餐服務標準化建設,老百姓辦事實現了105個事項不出村,992個事項可即辦即結。
黨建融入區域,讓“紅色網絡”與“綠色水鄉”血脈相連
吳江區推行“區域黨建”,通過條塊融合的工作體系、資源共享的生態系統、區域聯動的協作機制,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服務優勢。
推動區域黨建統籌聯合。按照區域統籌理念,圍繞地域分布、產業發展和服務功能優化黨組織設置,探索形成村企統籌、村居統籌等多種區域黨組織設置模式。針對新型農村社區建立“村轉社區黨委—動遷村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建網絡,逐步開展黨組織、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四位一體”建設,凝聚治理合力,提升服務實效。
實施網格覆蓋綜合管理。創新“一個網格長牽頭抓總,五類網格員下沉融入,一個督導員監督指導”的“1+5+1”網格綜合治理2.0模式,加快推進基層黨建網、民生服務網、社會治理網“三網融合”,統籌實施治違、治污、治隱患等專項行動,使黨組織有效嵌入各類基層網格,實現各方力量協同聯動,黨建引領一貫到底。
引導跨區域基層組織共建。在青吳嘉(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交界處建立“吳根越角”生態圈,打造基層組織共建、服務群眾共抓、鄉風文明共培、社會治理協同共融、資源信息共享、古鎮資源共通的六大模塊,推進“美美與共”村干部長三角區域掛職輪訓計劃,舉辦長三角村書記講壇,促進生態圈內各級黨組織同頻共振、互動共贏。
黨建融入群眾,讓“參天巨木”與“廣袤大地”共生共榮
吳江區的黨員們走進群眾,帶領廣大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把提升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加快推進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根系工程”,推廣“黨建小院”“事解江村”黨建服務點等新載體,以民情日記工作法推動6780余名黨員干部骨干下沉一線,主動靠前,傾聽民聲。
開展精品主題實踐活動。全力開展“凈美江村”大整治行動,建立1名副科職以上干部+1名中層干部+若干名區鎮兩級干部的“1+1+N”掛鉤聯系制度,覆蓋2120個自然村,由村黨組織書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負起村莊“人居環境負責人”責任,2415名村干部落實分片包干責任制,發動各級干部、志愿者、群眾參與村莊清潔行動超75萬人次。
強化重點實事工程建設。出臺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以黨建為引領,用好“書記項目”工作法,先后實施“1058工程”“555計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農村水、電、氣、路、通信實現全面通達,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鎮村公交、區域供水、光纖到戶、垃圾分類、文化綜合服務中心覆蓋率均達100%。
(本文系第五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