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轄7個縣區、60個鄉鎮(街道辦)、917個行政村、4541個村民小組、26.9萬個農戶。全市現有宅基地22.98萬宗,其中閑置宅基地6659宗;占有一處住宅的農戶有22.16萬戶,占有兩處及以上住宅的農戶有0.47萬戶,兩戶及兩戶以上共用一處宅基地的農戶有0.09萬戶。筆者在調研梳理西寧市農村宅基地摸底調查成果的基礎上,對2020—2023年全市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經驗做法進行研究分析,探索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具體措施。
主要做法
西寧市始終將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作為保障農村千家萬戶安居樂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要事來抓,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
審批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認真落實《西寧市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審批管理機制,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各有關縣區均已印發宅基地審批管理指導意見或管理辦法,成立鄉鎮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機構53個,因地制宜以村組為單位建立健全農村宅基地網格化管理機制,設有縣級專兼職管理員12人,鄉鎮網格員147人,村級網格員(或協管員)1976人。
工作經費落實到位。為保障宅基地改革工作順利開展,自2020年來全市共落實各級資金1022.78萬元,按資金來源分,中央資金800萬元、省級資金215.78萬元、縣區級資金7萬元;湟源縣作為全國、全省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落實各級資金955萬元(中央資金800萬元、省級資金150萬元、縣本級資金5萬元),占全市各級資金總額的94%。
宣傳培訓逐步深入。多層次、多渠道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全面提升廣大群眾對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流程、規范建房等相關政策知曉率,進一步增強農戶依法建房意識。累計發放宣傳單頁、手冊、一封信等宣傳品10.82萬份,懸掛或張貼宣傳橫幅、海報、標語等0.46萬份,利用微信、QQ等平臺發布或轉發相關信息0.12萬條。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深入開展培訓,切實提高工作人員思想認識和專業能力素質,確保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規范高效開展,累計舉辦相關培訓93期近5000余人次,其中舉辦專題培訓班34期1948人次、“以會代訓”形式開展培訓59次2755人次。
保障村民建房需求。將加強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作為保民生的大事來抓,列入“為民辦實事”事項清單,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建立有關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宅基地審批情況月度、季度調度,適時開展督查指導,疏通審批工作難點堵點,暢通宅基地審批渠道,共審批宅基地176宗,有效保障了村民合理建房需求。
積極推進湟源試點。推薦確認湟源縣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及全省試點地區,全力推進改革試點。精心編制實施方案,細化改革內容,明確責任單位,制定任務分解表;建立“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主抓,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兩家共管,城鄉建設等多部門協作,縣鄉村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建立領導和部門包片、鄉(鎮)包村的機制;因地制宜制定11項管理制度;加大資金保障力度,配套中央、省級、縣級資金955萬元;深入開展宣傳培訓,開展宣講會12次,發放宣傳品5萬余份,舉辦專題培訓4期;組織調查摸清底數,完成9個鄉鎮146個村2.25萬宗宅基地信息調查整理和數字化等工作,建成湟源縣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臺;積極保障村民宅基地權益,審批宅基地68宗,發放不動產權證書1.8萬余本。
啟示與思考
基于對西寧市多措并舉加強農村宅地基審批管理工作經驗做法的啟示,結合調研中發現的農村住宅建設用地緊缺、村莊規劃不完善等問題的分析,思考提出以下6條建議。
多措并舉保障宅基地建設用地。自然資源部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每年提出需要保障的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計劃需求,以需定保,對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實行年度計劃指標單獨安排,專項用于符合“一戶一宅”和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單獨組卷報批,實報實銷,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在農村宅基地摸底調查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摸清“空心村”和閑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戶多宅”底數,在充分保障農民宅基地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村民將閑置宅基地與其他村民自愿協商后有償轉讓給有宅基地需求的本村農民,不斷盤活閑置宅基地,避免占用耕地。
因地制宜加快村莊規劃編制。堅持規劃先行,打好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基礎。村莊規劃對鄉村發展建設具有重要基礎支撐保障作用,農業農村部門、鄉村振興部門統籌考慮鄉村振興領域財政資金支持村莊規劃編制,自然資源規劃部門將村莊規劃編制需求及時上報政府爭取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有序推進、務實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化布局、集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立足鄉鎮、村莊發展用地需求,以挖掘村莊存量建設用地為重點,嚴控增量,統籌安排布局住宅建設用地,加快推進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加強資金保障積極籌措農轉用費用。結合年初自然資源部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提出需要保障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計劃需求,提出本縣(區)宅基地建設用地農轉用報批費用計劃需求,并向縣(區)人民政府及時進行匯報。縣(區)人民政府要依據所提出的宅基地建設用地農轉用報批費用計劃需求,積極籌措專項資金,爭取省市資金支持,全力做好資金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加強資金監管,建立健全專項監督檢查機制,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和專項資金檢查,確保專款專用。
加大宅基地審批情況調度力度。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每月中下旬定期調度村民建房申請、審批宅基地、未審批宅基地等情況,重點對未審批的情況,從建設用地、村莊規劃、勘測定界、農轉用手續等方面,深入開展原因分析,積極采取措施,加快審批進度;市級農業農村部門根據調度情況,對比分析各縣(區)工作推進情況,適時開展專項調度,對縣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加強宣傳樹牢依法建房意識。繼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充分宣傳告知宅基地申請條件、布局要求、面積標準、用途管制、規劃許可等政策規定,引導村民樹立依法建房意識。點線結合,編制“宣傳網”,在鄉鎮綜合服務中心等辦公場所懸掛工作機制、管理辦法,擺放辦事指南、一封信,在村務公開欄開辟宅基地審批管理宣傳專欄,在鄉鎮內公路沿線的重要路段懸掛宣傳橫幅,在固定墻體刷寫宣傳標語;動靜集合,利用農村趕集、各類會議、工作入戶等機會,向農戶發放宣傳資料、集中宣講、點對點宣傳;線上線下結合,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短信息、媒體網站等發布相關信息。
強化學習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建立常態化學習培訓機制,督促指導縣、鄉鎮整理宅基地審批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總結經驗做法等相關學習資料,并列入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計劃,采取領學領讀、觀看視頻等形式,持續開展學習。以縣、鄉、村業務人員、網格員為主要對象,組織開展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培訓,重點培訓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農村宅基地申請的條件、審批流程等內容,不斷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掌握政策、熟悉業務、依法管理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隊伍。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農村經濟經營服務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