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源家庭農場堅持良種良法、綠色種植,發展小麥種子繁育,探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集成技術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實現糧油規模經營增效。
康源家庭農場創辦于2016年4月,有家庭成員勞動力6人,主要從事小麥種子繁育和玉米、大豆種植。農場采取“家庭農場+小農戶”模式,通過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耕作收獲、統一農資供應、統一購銷管理,與周邊農戶開展訂單農業合作,帶動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3000畝,小麥、玉米全環節托管2萬畝。農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復合種植模式,應用數字農業技術,2022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凈利潤40萬元。
一、結合實際探索復合種植模式
2022年,農場在原有小麥和玉米的種植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先行先試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一是精選適宜品種。經過專家指導和多方考察,農場選擇了產量高、耐陰抗倒、中早熟的“皖豆37”大豆品種和“百玉9337”“中地868”玉米品種。
二是優選種植模式。農場根據當地水土光照條件,探索采用“4行玉米+4行大豆+寬窄行”模式,拉大玉米、大豆帶寬間距,縮小株距,玉米、大豆畝株數分別達到4200株、5400株。采用該模式,既方便開展播種收獲作業,又能利用玉米、大豆生長高度不同進行空間錯位搭配,發揮植株邊行優勢,促進生長,提高產量。
三是加強培訓指導。農場安排技術人員參加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培訓,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實地指導,嚴格技術規程,加強田間管理。2022年,農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10畝,畝均收獲玉米475公斤、大豆155公斤,與當地凈作畝產大體相當。
二、堅持綠色發展提升種植效益
農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節水節肥節藥綠色技術推廣,推進糧油種植提質增效。
一是夯實土地基礎。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農場經營的土地全部實現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同時,積極應用翻耕、深翻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提高土地肥力和透氣性,為農作物生長提供良好基礎。
二是加強科學管理。通過測土配方、元素分析,合理使用配方肥、復合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實現用地和養地良性循環。通過MAP智農軟件實時查看田間墑情、病蟲害及苗情長勢,有針對性地去異常區域查看原因,進行精準施肥、防治、除害,做到農田管理可視化、智能化、精準化;有效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20%以上,農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提升裝備水平。農場配備深松機、播種機、秸稈還田機等機械裝備9臺,訂購中化MAP小麥、玉米全環節托管技術服務套餐,每畝可節水50~200立方米,化肥投入量減少15~30公斤,農藥用量下降10%~25%,糧食增產8%~12%,節本增效明顯。通過應用綠色生產技術,農場的小麥和大豆品質明顯提升,分別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2元和0.4元的價格被種子公司、農業企業等訂單回收,農場每年增收10萬元。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