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的政策機制,支持村集體流轉土地大力發展小麥、玉米、蘋果、高粱、紅薯、大蔥等主導產業,有效破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想法、無資金、不敢干”的瓶頸難題,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一、基本情況
區委、區政府牽頭攬總,成立金融支持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區政府辦、發改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工信局、人行鳳翔支行、駐鳳各金融機構各司其職,聚力推進,探索建立了“專業銀行貸款、農擔公司擔保、政府財政貼息、保險公司兜底”的金融支持模式。2023年,各金融機構為2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放產業貸款2117萬元,支持村集體流轉土地發展糧食產業8.67萬畝,同比增幅31.87%;2023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益6310.32萬元,村均收益39.44萬元,比上年翻一番。
二、主要做法
創新信貸產品,健全授信機制。全區各金融機構從貸款產品、授信政策、擔保方式、利率豁免等方面展開調研,制定金融支持方案,積極與省行對接,按照商業可持續、風險可防控的原則,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納入授信范圍,設立專項信貸資金,開展與農業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的流動資金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業務,全力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開展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小麥、玉米、蘋果、高粱、紅薯、大蔥等主導產業。鳳翔農商銀行創新信貸產品,積極開發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林權使用權、農機具抵押貸款,在審批上建立綠色通道,在資金安排上優先保障,在利率定價上政策傾斜,優先支持立項批復手續完善、產業前景效益明顯、符合綠色信貸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2023年4月,向城關鎮馬村發放了首筆集體資產質押貸款135萬元。工商銀行鳳翔支行創新開發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e貸”產品,簡化貸款流程,向6個鎮13個村發放貸款926萬元。
拓展合作路徑,健全擔保機制。鳳翔區人民政府與陜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反復磋商,于2023年5月簽訂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合作協議》,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普惠制金融服務。陜西省農擔公司鳳翔辦事處依據協議安排,對符合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項目及時跟進,迅速調查,指導整理擔保資料19份;定期對擔保項目進行貸后檢查41次,掌握經營情況及異常變化,監督借款人按借款用途使用資金,落實好保后檢查、風險預警及風險處置;在做好風險管控的前提下,廣泛開展政、銀、擔合作,不斷創新產品、優化流程、改進服務,2023年1—9月在保余額1435萬元,比上年同期翻了兩番。
強化財政扶持,健全貼息機制。鳳翔區委、區政府把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作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按照“財政資金輸血+融資貸款造血”雙驅動思路,投資1.12億元,謀劃實施有效銜接資金項目138個,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明確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土地發展小麥、玉米、蘋果、高粱、紅薯、大蔥等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流動資金貸款予以全額貼息,貼息資金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足額保障。貼息程序為:村級申報,鎮級審核,區級審查撥付。2023年1—9月份,區財政兌付貼息資金43.26萬元。
依托保險覆蓋,健全風控機制。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質押物較少、農業生產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不確定因素多的狀況,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理貸款保險,分散融資風險,拓寬融資渠道。動員保險公司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業務覆蓋面,因地制宜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對以生產小麥、玉米、蘋果、高粱、紅薯、大蔥等為用途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項目,按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方案要求落實財政補貼比例,有效化解經營風險。2023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62.94萬畝,投保55.71萬畝,玉米種植面積27萬畝,投保23.84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投保率達到88.3%以上;推出了蘋果、高粱、設施蔬菜等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投保面積分別達到3.81萬畝、1.43萬畝、1.02萬畝;區級財政落實農業保險補貼資金246萬元,各級財政保費補貼比例達到80%;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兌現保險賠償235.56萬元,提升了村集體發展產業抗風險能力。
三、對策建議
針對風險評估不精準、財務管理不規范、貸款審批不便捷等問題,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改進。
明確貸款用途,強化風險管控。為防止發生新的不合理債務,確保村級組織財務良性運轉,鎮村兩級必須加強集體經濟組織貸款管理,信貸資金要做到用途明確,合規使用。結合鳳翔區產業發展現狀和村級經營管理水平,當前信貸資金應主要用于發展小麥、玉米、紅薯等產業適度規模經營,不得用于改善辦公條件、償還債務、購買理財產品等與經營管理活動無直接關系的支出。各鎮政府要及時跟進,強化監管,確保貸款資金專款專用,經營活動取得實效。
規范貸款程序,嚴格債務管理。金融貸款屬于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事項,申請貸款前應嚴格履行民主決策程序、鎮級審批程序。農業、財政、審計等區級部門要督促指導村集體規范財務管理,根據收支平衡原則,提前編制年度財務計劃,依據財務收支、資金(資本)管理、生產經營情況精準測算產業貸款需求并提出貸款方案;貸款方案須經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并公開公示,經鎮包村干部、分管鎮長審核,鎮政府主要領導簽字同意后方可申請辦理。信貸資金按規定繳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戶,嚴格按貸款用途及支出流程申請支付。按照“摸清底數、核實確認、完善臺賬”的步驟,村集體經濟組織年末開展一次債權債務清查,對違反規定而新增的不良債務,按照“誰經手、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追究責任。
搭建賦能平臺,跨界整合資源。鼓勵每個金融機構至少結對幫扶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掌握融資需求,充分利用銀行資源、資金、信息等優勢,全力支持村集體發展產業。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中糧集團、陜果集團、西鳳集團等龍頭企業建立上下貫通、區域協作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盟,通過產業聯合、項目聯建、信用聯保、風險共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聯合發展。區政府辦、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要切實履職,定期分析,及時破難,形成金融支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工作合力。
創新工作機制,簡化貸款程序。堅持黨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構建村級黨組織領導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群眾自治組織職能相對獨立、功能相互支撐的鄉村治理體系;督促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合理把握發展節奏,遵循集體經濟發展規律,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謀在實處,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和經營規模,避免增加集體經濟組織的負債率。各金融機構依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際,圍繞金融服務體系和農業擔保體系建設,定期組織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金融政策和金融風險防范培訓活動,加強溝通協調和幫扶支持,做好金融風險防范技能、遠離非法金融活動等方面的宣傳;采取多種形式,簡化程序、放寬條件,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實行準入門檻、授信審批、融資規模、利率優惠政策傾斜,量身定制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專屬信貸產品,以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農村合作經濟工作站、陜西省現代農業培訓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