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舉世矚目,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時間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以改革創新精神破解“三農”難題指明了方向。
成功實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作出戰略部署,二十屆三中全會與時俱進謀劃“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全面部署、系統推進深化農村改革,以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制度創新,重塑城鄉關系,走融合發展之路,健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等一系列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撐,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制度發生歷史性變革。
緊扣主題。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我們必須緊扣主題,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要聚焦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要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聚焦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打破思維局限,克服路徑依賴,破除發展障礙,創新體制機制,繼續把深化農村改革推向前進。
突出重點。“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是關系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國之大者”。我們要按照全會決策部署,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找準切入點,從農民急難愁盼中找準突破口,重點把握好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三個著力點,奔著現實問題去、盯著突出問題改,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確保方向。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要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農村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戰斗堡壘,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大抓基層,抓實建強基層黨組織,以黨建引領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完善“三治融合”的治理體系,創新務實管用的有效方式,以自治“消解矛盾”,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動員號令已發,到2029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只有短短5年時間。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準確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各項農村改革舉措,只爭朝夕,奮發進取,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時代新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