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群眾意愿為基礎 探索細碎田塊整理
時間:2024-11-04 07:23:37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方 華 林慶霖 陳怡瓊 字號:【

  福建省龍巖市是典型的丘陵地區,地貌特征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垅田多,農田地塊不平整且較零碎、分散。據統計,全市人均耕地0.64畝,戶均承包地塊6.99塊,這不僅造成耕作的高成本、低收益,更是嚴重制約當地糧食規模化生產、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龍巖市充分利用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積極探索破解土地細碎化的路徑,因地制宜、穩妥推進“小田并大田”改革試點。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群眾意愿為基礎,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

  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確保田塊合并合法合規、農戶認可。

  一是強化成確權果運用,筑牢試點根基。2014—2018年,龍巖市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權承包地面積186.16萬畝,頒發權證52.25萬份。在“小田并大田”改革中,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為保障農戶土地權益提供了堅實支撐。

  二是充分宣傳發動,解除農民疑慮。試點之初,部分村民對土地流轉政策不夠了解,擔心土地一經流轉就意味著永久失去。為了打消群眾顧慮,各試點村成立了由村“兩委”干部、老黨員、村民小組長組成的改田工作小組,通過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就農戶關注的重點問題作詳細說明。如,武平縣十方鎮葉坑村為統一村民思想、厘清工作思路,曾先后召開8次村“兩委”會、4次村民小組會,對個別農戶還進行一對一入戶講解,并向農戶進行政策解釋“小田并大田”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不減少農戶權益,最終該村村民支持率超過98%。

  三是精準登記造冊,嚴格審核數據。試點前,全面摸排農戶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信息、農戶種植現狀和種植意愿。改革過程中,確保田塊基礎信息、農戶訴求回應、實施方案制定、種植意愿選擇、合并田塊四至等全過程經農戶確認,并對方案、圖紙等進行嚴格歸檔管理,做到調田過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現了改革全程可追溯。

  (二)以規范程序為關鍵,確保改革推進有章法

  為規范改革程序,龍巖堅持把“小田并大田”改革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項目有機結合。

  一是實行一體化設計。試點村聘請有測繪資質的設計單位,在開展全村地形測繪基礎上,按照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標準開展總體設計,由村“兩委”組織村民代表研究評審設計方案,集中調整路溝渠、田塊設計。

  二是進行規模化平整。根據評審通過后的設計方案,對全村田埂、溝塘、荒草地、河灘地等進行復墾,將分散的小田統一平整成大田,并完善機耕道、水利設施等。

  三是堅持標準化建設。在前期完成田塊平整基礎上,按照高標準農田標準開展建設。如,漳平市永福鎮龍車村將項目分成5個標段公開招投標,通過集中施工、集中監理,確保建設過程公開透明、結果符合高標準農田標準。現該村新建基耕道40公里、排灌水渠50公里,解決了田間地頭交通運輸難、內澇積水等問題。

  (三)以因地制宜為根本,確保多方有收益

  結合當地實際,龍巖市探索出主體引領型、生產托管型、自種經營型、入股經營型4種“小田并大田”模式。

  一是通過主體引領經營模式,推動低產田變高效田。主體引領經營模式是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與村集體或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將分散的承包地流轉后由經營主體統一經營,結合高標準農田、土地整治等項目,推動“小田變大田”。如,上杭縣聚勝家庭農場流轉了869畝耕地種植雙季稻,結合高標準農田改造完善水利灌溉和機耕設施后,農田由每塊0.2~0.3畝擴大為2~3畝,實現了分散變連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目前,該農場年產糧食1000余噸、產值450萬元,帶動上杭縣涌現出百畝以上規模種糧大戶100戶。通過此模式,龍巖已有1515家新型經營主體實現了糧食規模化生產,規模種糧面積達到18.95萬畝。

  二是通過農業生產托管經營模式,推動“閑田”變“忙田”。農業生產托管經營模式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在育、耕、種、管、收、加、銷等各環節向農戶提供部分或全程托管服務的方式,把零散生產變為集約生產、傳統作業變為機械化作業,實現“小田變大田”。如,長汀縣融萬家聯合社與農戶按每季每畝930元的標準簽訂托管協議,并向農民承諾至少收獲1050斤稻谷,同時以高出糧站10%的價格收購(約每斤1.6元)。扣除托管費用后,農戶一季的畝收益可達750元,與土地流轉一年500元的收益相比,實現了“一季抵全年”。目前,該聯合社共托管土地6000多畝,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后每畝節省成本200元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2023年該聯合社還創下了福建最高畝產670公斤的紀錄,有力促進了糧食生產穩定。截至目前,龍巖全市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063家,推廣水稻生產全托管服務模式5.77萬畝。

  三是通過一戶一田自種經營模式,推動零碎田變整片田。一戶一田自種經營模式是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由村集體將農戶細碎土地集中流轉平整,由村集體或轉租給新型經營主體統一管理,劃分自種區和流轉區。自種區由有意愿種植的農戶耕作,流轉區由經營主體核心成員經營,實現了每個農戶擁有一塊相對集中的農田,取代了過去分散小塊農田的模式。截至目前,龍巖已推廣面積1.45萬畝。如,武平縣十方鎮葉坑村人均耕地只有0.43畝,地塊細碎分散。村集體將全村65%的土地(740畝)流轉歸整,把1200塊小田平整為632塊大田,轉租給綠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根據村民意愿,合作社將30畝“自種區”交由40個農戶耕種,并按200元/畝的價格提供育苗、機耕服務;剩余連片流轉區交由合作社的6個種植大戶認領,種植水稻、煙葉、蠶豆等作物,進行糧經輪作。該村的成功實踐還帶動周邊5個村開展“小田并大田”探索,累計流轉土地3000畝。

  四是通過土地入股經營模式,推動沉睡田變致富田。土地入股經營模式是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到村集體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土地流轉服務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并按照股權比例給農戶分紅。目前,該模式已推廣近1萬畝。如,漳平市永福鎮龍車村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對全村3000多畝、1.2萬多塊小田進行復墾統一平整成3000塊大田,同步建設機耕道并完善水利設施,實現田塊與路、橋、站互通相連。龍車村村頭自然村146戶村民中有137戶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將800畝土地交由龍車村土地流轉專業服務合作社統一經營或連片集中發包。合作社實行薪金、股金、分紅金、公益金、運轉金“五金”收益分配模式,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支付農戶土地租金20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300個、發放薪酬185萬元。2023年龍車村集體經濟收入84.75萬元,比2018年增加73.45萬元。

  “小田并大田”有力促進了機械作業和規模化經營,農戶種糧積極性顯著提升,種糧成本大幅降低,有效保障了糧食安全。2019年至今,龍巖市累計投入12.72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81.83萬畝,連續多年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糧播面積、總產、單產連續四年實現“三同步”增長。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比任務增量、糧食總產比任務增量均排名全省第一。

  二、對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統籌資金資源形成合力。建議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央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地方整合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各部門資金,打破部門、條塊分割,將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大統籌、大聯合,推動土地規模流轉,降低項目成本。鼓勵丘陵山區打破村組界限,采取整村整組推進辦法,避免分散投資、重復建設。同時對完成“小田并大田”整村推進試點任務的,建議根據土地規模流轉比例、完成面積等指標給予一定工作經費補助。

  二是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力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小田并大田”改革中可發揮“頭雁”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力度,擴大中央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項目資金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改造項目。同時依托“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等,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進一步健全指導服務體系,面向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增強其經營實力。

  三是積極探索數字賦能保障農民權益。建議構建完善農村承包地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構建“一張土地確權圖”“一張田改分戶圖”,不斷探索建立“以圖查地、以圖管地”機制,確保農民權益溯源有據,給農民吃下“定心丸”。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