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時間:2024-11-04 07:25:15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本刊記者 韓晨雪 字號:【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華夏大地的西北部,陜西省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華章。從茶園到果園,從種養基地到鄉村旅游村,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了富民增收。從基礎設施的完善到居住環境的優化,鄉村建設的推進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從村規民約的制定到數字化平臺的搭建,細節處彰顯著鄉村治理的創新和進步。

  豐盈鄉野,產業興盛,農民增收鏈更長

  陜西省堅持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鏈群同構做好“土特產”文章,切實把農業建設成現代化大產業。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通過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

  在紫陽縣,種茶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歷史跨越千年,茶香從未中斷。紫陽縣副縣長蔡英宏告訴記者,紫陽優良的自然條件使得紫陽茶葉硒含量穩定,氨基酸含量高。紫陽縣聚焦“基地做強、加工提質、營銷增效”方式,做大做強富硒茶產業,實現了“一片茶葉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

  “我們村有專業管護隊,專門幫外出務工的農戶管護茶園。”煥古鎮大連村專業管護隊隊員李奎談起村里的茶產業很有話聊,“村里用現代化機械操作,安裝山地軌道運輸車,降低生產成本,采用無人機植保飛防、施肥,提高管護效率。”

  田間管好“原材料”,加工廠則致力做出“高標準”。在煥古莊園富硒茶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廠里,煥古鎮黨委書記孟慶國走到茶葉精選機邊,拿起幾根茶葉,向記者聊起了機器功能:“通過這個加工機器,出來的茶標準就一致了,品質保證好了,特級的毛尖能賣到2萬元/斤。”

  做出“高標準”茶葉后,賣得出去才算真“富民”。蔡英宏樂呵呵談起賣茶方式:“紫陽推行‘區域營銷中心+連鎖店(專賣店)+專柜’或‘區域營銷中心+茶館+品牌營銷’等模式,大力發展實體和線上營銷店,拓展紫陽富硒茶市場。”

  鏈條做長,帶動了附近村民就地就近就業。煥古莊園富硒茶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小軍告訴記者,公司通過提高貧困戶原料收購單價、提供勞動就業、開展技能培訓、免費發放肥料等措施帶動周邊煥古村、金塘村、苗溪村、黑龍村等近200戶脫貧戶穩定增收。

  除了把產業做“長”,紫陽縣還下大力氣將茶產業做“寬”。

  蒿坪鎮黨委書記胡淵告訴記者,蒿坪鎮金石村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基地”經營模式,建成百畝觀光茶園示范帶。全鎮培育發展千畝茶海、百畝荷塘、百畝茶山、百畝糧蔬、百家庭院等5個產業園區。

  “只做‘長’做‘寬’產業鏈還不夠,還要引入技術人才做強產業鏈。”合陽縣南溝社區黨支部書記肖萬順告訴記者,南溝社區在產業鏈條上引入農業專家,牽手高校師生,打造一支鄉土科技人才隊伍,大大提高了南溝葡萄品質和畝產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南溝社區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新建了高效節能智慧冷棚和智慧農業管理平臺,為212個冷棚安裝自動卷膜機和迷霧系統,打造100米葡萄觀光長廊,改造提升葡萄產業服務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陽葡萄試驗示范站研究員張宗勤說。

  不光是設備升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后為南溝社區派駐兩任第一書記,校村共建“全國干部培訓基地西農教學點”“鄉村振興工作站”等八個基地和平臺,30多位專家到南溝開展技術指導,舉辦基層農村干部、農技骨干等科技培訓30余次,為南溝培養了32名新型職業農民,形成了一支“永久牌”鄉土科技人才隊伍。

  “我們學校在村里有一個實驗站,部分師生在實驗站做實驗,大家看我們增施有機肥改善了葡萄品質、獲得經濟效益后,開始向我們學習。”張宗勤拿著葡萄跟記者講起南溝社區做強葡萄產業故事,“只要大家有問題,我們就會想各種辦法來解決,以示范效應帶動了村民增收。”

  記者了解到,去年葡萄有病蟲害,村民紛紛請教張宗勤,張宗勤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共同來做全程的病蟲害綠色防控,一起做了13次的現場講座,免費給群眾提供一部分農藥。“葡萄栽培的關鍵時期,有專家現場給我們做指導,微信群里也可以隨時拍照問老師問題。”肖萬順說。

  鄠邑區玉蟬街道胡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向養誼談起葡萄產業眼角帶著笑意,“我們村選準戶太八號葡萄作為主導產業,有技術問題直接找技術專家,還引入榮華集團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運用企業化營銷策略,實現葡萄種植豐產增收,畝產值從農戶單干時的5000元提升到25000元。”

  李佑樸是胡家莊村村民,他笑著告訴記者:“去年一畝地拿到流轉金1492元,年底每人分紅400元,每個月打工還能掙3000元左右,一年下來有余錢。”

  繪美鄉村,建設新篇,農民生活更美好

  陜西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統籌紅色資源、人文資源等,凝聚合力,致力于建設產業強、環境美、設施全、功能齊、鄉風和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記者了解到,紫陽縣臘竹村已經通過開展“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除雜草”專項行動,統籌村“兩委”成員和22名公益性崗位人員落實分片包保責任制,推動了人居環境由“短期清臟”向“長期清潔”持續轉變。

  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改善村容村貌的大好機會,也是重新規劃的契機。

  “過去這條河道污水比較多,沒有水生植物,經過治理,現在小魚小蝦已經在里邊游蕩,水質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已經變成旅游一景。”蒿坪鎮改革村第一書記劉金萌指著河道向記者講起河道變化。

  蒿坪鎮農夫市集的小棚子看著很有設計感。“這一片以前是廢棄的石材加工廠,工棚亂搭亂建,也有污水,環境不好。” 胡淵告訴記者,曾經的廢石場如今已經變成了整潔的農夫市集。

  “我們借助人居環境整治和改廁機會,對廢棄石材加工廠進行了拆除,安裝了排水排污的管網,邀請了西安美院對這一片重新進行了規劃設計,方便群眾就近銷售農副產品。”胡淵說。

  蒿坪鎮雙勝村的墻邊,一幅幅漂亮的彩繪很吸晴。安康市拯救梵高繪畫館的繪畫師陳哲正在畫黃牛。“這是墻體手繪設計制作,我們結合當地實際,把圖紙上設計的畫落實到墻面上,給村子顏值增色。”陳哲說。

  雙勝村以前是旱碼頭,為腳夫的歇腳之地,建有蒿坪鐵匠鋪、中藥鋪等。隨著歷史變遷,南來北往人員逐漸減少。“現在,按照修舊如舊的思路,我們充分利用歷史資源,不搞大拆大建,致力于改善生態環境,拆除5所旱廁,新建旅游公廁,還改造附近農房,用網紅小火車與其他景點串聯起來,讓游客再有歇腳之地。”胡淵說。

  蒿坪鎮利用歷史資源修舊如舊建設鄉村,漢濱區縣河鎮牛嶺社區則專注開發紅色資源,建設紅色美麗村莊。

  “牛嶺社區由牛嶺溝村和牛嶺村合并而成,2022年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第三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牛嶺社區黨支部書記成英地說,“我們圍繞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形成文旅融合新業態。”

  縣河鎮鎮長陳宇明告訴記者,牛嶺社區已經建成了村史館、紅色文化長廊、觀景步道、紅色教育多功能廳等基礎設施。

  “全社區551盞太陽能燈,燈上紅色星星晚上也會亮起來,紅星在萬綠叢中異常醒目,這代表革命火種生生不息。”漢濱區委組織部派駐縣河鎮牛嶺社區第一書記朱將指著道路兩旁的路燈說,“這些燈把當年牛蹄嶺戰役時的戰壕與村里多功能廳等建筑連起來,體現紅色傳承。”

  成英地接過話茬,“牛嶺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村民參與到衛生清潔、垃圾清運、排污口整治等工作中來,當前已累計拆除廁所、豬圈、亂搭亂建30余處,完成核心區宜居型示范農房改造152戶。”

  牛嶺社區2023年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安康市美麗家園示范村”。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栗峪口村,則是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通過人才引領方式,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美麗村莊建設路徑。

  “我們村堅持以人為本,拓寬引才、聚才、育才、留才之路,盤活了閑置宅基地、舊廠房等資產,招才引智,還聯合企業及創客平臺,以人才領建美麗鄉村,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2.6萬元,村民可支配收入達2.39萬元。”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利軍說。

  栗峪口村的土錘咖啡店里,游客絡繹不絕。李晨興領著家人自駕過來玩,“這里離西安不算太遠,裝修風格不錯,好多年輕人來溜達。”店里工作的村民宋逎紅告訴記者,“土錘咖啡”、鄉村會客廳等成為西安近郊游網紅打卡新IP。

  “村里變化可大了,村民變化也大了,鐵錘咖啡這屋子以前也是廢棄石粉廠。” 栗峪口村的村民耿朝暉指著“土錘咖啡”牌子講起了村莊變化,“原來村里沒有游客,也不夠干凈,賣貨也很雜亂,咖啡開起來了之后,村里環境整治好了,大家精氣神也好了,維護衛生意識可強嘞,賣貨都擺得漂漂亮亮的。”

  “這個青年鄉創客服務中心以前是一個閑置的冷庫,我們中心現在做的就是把人當種子一樣,種在村里。”陜西全村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羽告訴記者,村里部分村民在中心里工作,包括廚師、咖啡師、茶飲師、日常的保潔和服務等。“新村民正努力與村里原住村民相融合,有時間一起打麻將,也會參與村里紅白喜事。”

  除了人才領航促進鄉村建設的方式,鄠邑區的蔡家坡村還探索出一條文藝賦能鄉村建設之路。

  “村里跟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藝術院校,組建了關中藝術合作社,已經連續舉辦6屆關中忙罷藝術節。”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秦衛東向記者介紹蔡家坡村的村莊建設,“我們將忙罷藝術節與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對蔡家坡村進行藝術化改造,發展得越來越好了,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0萬元以上。”

  近年來,蔡家坡村以文藝賦能為突破口,邀請藝術家和村民共同參與,將鄉土變為藝術空間,田野化為演展現場,把藝術融入到鄉村建設中來。蔡家坡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入選了“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村史館講解員王敏娜看到人氣漸濃的場館,深有感觸。“開放以來,忙罷藝術節上,村民參與度很高,周六日游客也越來越多。”

  蔡家坡村的村民楊彩霞是西安市剪紙項目傳承人,閑來無事她就會把剪好的作品擺攤賣掉。“我家里也有地,農閑時候就剪紙,剪好了就在村里擺攤,為村里藝術氣息增加點‘色彩’。”

  和順鄉里,治理有方,幸福指數節節高

  陜西省在鄉村治理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通過多種手段,提升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紫陽縣煥古鎮黨委委員王周繼悅告訴記者,煥古鎮大力發展新民風建設,通過積分獎勵等措施,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

  “村民來參加有關新民風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可以獲得積分,參加一次活動積2分,達到一定積分可到金融超市兌換授信額度,也就是說貸款時候,除了財產考察情況之外,還根據積分看道德征信程度,為后續貸款辦茶企等提供參考,積分還可以到積分超市兌換一些生活用品。”王周繼悅說。

  積分獎勵讓村民“動起來”,精神激勵促進了村民“干起來”。

  牛嶺社區村民趙永蓮家門口的窗戶上正掛著流動紅旗。“村里從環境衛生、孝義、奉獻上看,表現好的就發流動紅旗,特別典型的做成展板,放到村史館展覽,供游客觀看。”趙永蓮說。

  “以這種形式樹立榜樣,村民越來越習慣多干好事,正在進一步形成文明鄉風。”成英地說。

  讓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中,是建設和美鄉村的應有之意。合陽縣白靈村通過“一核五會六個一”模式,以機制為引領,引導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一核五會六個一”鄉村治理模式,一是指以村黨支部為核心;五會即以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事會、村莊建設委員會、紅白理事會,五會一體綜合施治;六個一,即為民服務一張網絡、積分激勵一套機制、文明實踐一塊陣地、數字鄉村一個系統、權力規范一份清單、矛盾化解一個說事日。

  “整個電子屏幕展示的是數字鄉村一個系統,是與聯通公司合作創建的,具體模塊包括生活服務、志愿服務、溝通服務、平安鄉村等,只有本村村民才可以登錄進來。”白靈村負責展示電子屏的工作人員趙小慶說,“今年4月份外來車輛撞壞了村里圍欄,村民及時發現并將情況拍照上傳到了小程序上,很快就修好了。”

  “我們村的村規民約是三字經、七字言的模式,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包含敬老愛親、鄰里和睦、簡辦紅白事、環境衛生整治等內容,引導村民轉變陳舊觀念,樹立文明新風尚。”白靈村黨支部書記曹明杰指著村里的村規民約墻說。

  “70歲以上老人都免費發放了手環,手環有健康實時監測、定位、緊急呼叫等功能。”70歲的白靈村村民王金海向記者展示他的健康手環。“我的緊急呼叫關聯的是村支書和網格長,網格長就是村里鄰居,有啥事來得快,家里孩子在外務工,也可以實時可以看到我的信息。” 王金海說。

  記者了解到,合陽縣傾力打造“鄉村說事日”品牌,村上每周一天說、鎮上每周兩天說、縣上工作日天天說。靈泉村黨支部書記黨建森前幾天剛調解了一則糾紛。村民黨紅哲澆地時候把黨德全的玉米地泡了,導致他家玉米減產。后來雙方來到村民調解室,黨建森介入調解,商定黨紅哲向黨德全賠產,順利解決掉了糾紛。

  “近幾年村里很多房子都翻建了,水電齊全,吃喝不愁,有啥事到調解室一說一解決,幸福著嘞。”72歲的靈泉村村民汪明庚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