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江西婺源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并借力以朱子文化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推進家風建設,創(chuàng)新實施“微家訓工程”,推動以優(yōu)良家風帶動形成“戶戶有家訓、村村好民風、處處好鄉(xiāng)風”的文明新氣象,進一步助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xiāng)村治理提質增效。
江西婺源自古崇文尚禮,家訓文化源遠流長。紫陽鎮(zhèn)考水村胡歡慶家庭“鄰里團結、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勞致富”;江灣鎮(zhèn)汪口村俞廣攀家庭“家風當唯孝悌,世業(yè)乃在詩書”……走進婺源的街巷,見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一塊精致的“標簽”,上面用醒目的字體書寫著戶主姓名和家訓,這些家訓不僅代表著尋常百姓家的家庭形象,更如同“春風化雨潤心田”般涵育著一股和諧文明的家風鄉(xiāng)風民風。婺源縣立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挖掘微家訓,助推鄉(xiāng)村治理,全縣8萬余戶群眾曬出微家訓,形成“戶戶好家風、村村好民風、處處好鄉(xiāng)風”的文明新氣象,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一、立足“三大文化”,挖掘微家訓
一是立足名人文化,讓微家訓“活”起來。婺源縣挖掘歷史上的名人軼事、村史往事、勵志故事等文化資源,建設汪口、思溪、西沖等一批村史館(數量占全市的70%),編撰《名人擷英》《流芳百世》《汪口村志》等書籍,讓家族祠堂變身“文化講堂”,使封存在歷史深處的家訓資源火了起來,成為“活教材”。
二是立足村規(guī)民約,讓微家訓“用”起來。歷史上,婺源有“枯枝敗葉不得移動”“永禁賭博”“殺豬封山”等一批優(yōu)秀的村規(guī)民約。婺源縣古為今用,將“生子植樹”“敬樹如神”等民間傳統(tǒng)做法納入家規(guī)家訓,并將微家訓融入中堂、楹聯之中,讓村民潛移默化接受熏陶和教育,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長效機制。同時,常態(tài)化開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身邊好人”評選活動,讓微家訓發(fā)揮實際效用。
三是立足宗族譜牒,讓微家訓“動”起來。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有著深厚的宗族譜牒文化底蘊。江灣村挖掘譜牒文化,在蕭江宗祠刻錄宗族脈絡淵源、《譜訓》,書寫“忠、孝、節(jié)、義”等,營造崇德尚賢、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婺源縣“以點帶面”推廣江灣村的做法,在各村組織熟悉村情村史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組成家風家訓文化傳承挖掘小組,共搜集和整理出5萬余條微家訓供村民認領,村民結合家庭實際,有的自撰、有的認領,將微家訓曬在廳堂前或正門墻上,涌現出了汪口、嚴田、沖田、思溪、清華、前段等一批微家訓示范村。微家訓的最大意義不在于曬,而在于潤,曬出的微家訓如同顏面,言行一致才有面子,激發(fā)群眾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促進群眾自覺守信踐行家規(guī)家訓,在相互帶動中“潤”出好家風好鄉(xiāng)風。
二、搭建“兩大平臺”,傳播微家訓
一是搭建學校平臺,從娃娃抓起,讓微家訓潤物無聲。婺源縣堅持從娃娃抓起,講求“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編寫地方教材《朱子家訓選讀》,中小學校每周專門開設一節(jié)誦讀課,做到傳統(tǒng)文化(朱熹《訓蒙詩百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施“書鄉(xiāng)名師”培育工程,提高德育考評比重;開展“蒙童開筆禮”活動;每兩年開展一屆“美德少年”評選表彰活動等,讓微家訓潤物無聲,使孩子們從小接受微家訓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熏陶,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搭建社會平臺,從身邊做起,讓微家訓深入人心。婺源縣堅持從身邊做起,以“小家”文明構筑“大家”風尚,廣泛開展“書本教家訓、書畫寫家訓、微信勸家訓、古建續(xù)家訓、村民議家訓”等活動;魅力婺源微信公眾號定期制作“好家風、好家規(guī)、好家訓”欄目,刊播名言警句微家訓等,打造“掌上家訓課堂”。每年春節(jié)前,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聯合婺源縣詩詞楹聯學會、書法家協(xié)會開展送“春廉”活動,寓教于“聯”傳播微家訓,弘揚好家風,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使微家訓深入人心。
三、擦亮“一大品牌”,弘揚微家訓
婺源縣被譽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繼油菜花海、曬秋賞楓、夢里老家之后,村民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曬”出各具特色的微家訓,既彰顯了傳統(tǒng)美德,又寄托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豐富了“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內涵品質,讓“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的品牌愈擦愈亮。如結合新興的民宿產業(yè),打造了“九思堂”“將軍府”“繼志堂”等以堂名、堂規(guī)、堂訓文化為代表的特色民宿,使之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陣地。農民群眾信守踐行微家訓,主動參與鄉(xiāng)村管理,支持鄉(xiāng)村建設,融入環(huán)境整治和旅游發(fā)展,成功打造了嚴田、官橋、大畈、菊徑、荷田等一批“零門票”特色景觀村, 建成了“攝影村”漳村、“寫生村”理坑、“觀鳥村”石門等一批特色產業(yè)村,帶動更多城鄉(xiāng)居民走上共富路。
四、微家訓扎根城鄉(xiāng),促進民風鄉(xiāng)風
婺源通過“微家訓工程”讓名人家訓在城鄉(xiāng)深深扎根,以良好家風促進純樸民風與和諧鄉(xiāng)風。在微家訓的熏陶教化下,全縣涌現出全軍唯一受表彰士兵“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俞細文,“全國模范退役軍人”葉進泉,“中國好人”戴向陽、沈志勇,“江西好人”“龔全珍式好干部”黃欣泉,“貧窮慈善家”項炳陽等一大批好榜樣和“活教材”。長期以來,婺源縣公眾安全感與滿意度一直高居省市前列,連續(xù)16年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示范縣”,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無村民犯罪、無村民越級上訪的“四無”村居達90%以上。一幅黨群連心、家庭和睦、社會祥和的和美畫卷在婺源大地上徐徐展開。
五、微家訓立足鄉(xiāng)土,與時俱進促新風
一是微家訓立足鄉(xiāng)土文化,認同感強。婺源的微家訓不是舶來品,大都是從當地的宗譜村志、村規(guī)民約、治家格言中整理得來的,蘊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文化,在村民中認可度極高,熏陶教化,潤物無聲,激發(fā)村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激勵村民自覺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致富觀。
二是微家訓既體現美德,又代表承諾。村民曬出的微家訓,大多和自家的經歷相關,因戶而異,既體現家庭美德,又代表家庭承諾,一諾千金,信守踐行,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長效機制,為美麗鄉(xiāng)村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的文明新風。
三是微家訓與時俱進,去偽存精。體現時代精神、貼近生活、通俗易懂,是婺源提煉家訓時把握的三大原則。婺源充分發(fā)揮老黨員、老干部、社會名人、鄉(xiāng)村教師、村民自治組織等幾支隊伍的示范力量和智慧支持,通過長輩口傳、家人共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用優(yōu)秀家訓文化倡導好家風、促成好民風、涵養(yǎng)好鄉(xiāng)風。
(本文系第五批全國鄉(xiāng)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