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規范產權交易 盤活集體資產
時間:2024-11-05 02:57:34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董 永 字號:【

  近年來,山東省齊河縣扎實推進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積極盤活集體資產,促進產權賦能,不斷壯大集體經濟。齊河縣突出健全完善機構,廣泛宣傳培訓,活躍交易市場,規范制度運行等工作重點,在品種上求齊全、在數量上求突破、在規則上求完善、在服務上求高效,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依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促進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健全交易體系

  成立機構,搭建平臺。為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齊河縣于2021年7月成立了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齊河縣服務中心,開展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和抵押登記等相關業務,對全縣范圍內農村產權交易服務活動實行一體化運營,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采取試點先行、全面推開的方式,逐步建立起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鄉鎮(街道)產權交易服務站、村(社區)產權交易服務點三級服務體系。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主要負責轄區內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咨詢、查驗審核、登記錄入、進場交易、成交鑒定等。鄉鎮(街道)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主要負責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匯總、交易申請辦理及資格初審等。村(社區)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點主要承擔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收集、現場勘查、聯系農戶等配合工作。通過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交易服務體系,依托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大平臺,與紀檢監察、組織、財政、金融等部門實現信息同步共享,通過平臺交易數據信息的反饋,紀檢監察機關可以甄別相關村干部對集體資產的處置是否存在貪腐行為,組織部門可以評價村干部履職盡責具體表現,財政、金融部門可以實現對鄉村支持政策的監管和正確評價,進一步規范了集體資產的處置,促進了村干部積極履職,有效促進了農村各類產權交易“應進必進”和不同行業、區域之間橫向的市場聯合和信息共享,達到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全域覆蓋、交易活動全程規范的目標,促進了鄉村有效治理。

  依法依規,完善政策。工作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及《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山東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等法規,結合實際制定《關于齊河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關于推動齊河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齊河縣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組織、紀檢監察、財政、農業農村等多部門聯合發文,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大了法律法規、政策保障力度。

  細化流程,規范交易。以制度為基石,完善現有的服務體系。依托山東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按照統一規范的準則要求,確保所有交易環節嚴格遵循相關規則和程序,相關機構和人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進一步完善實施細則。架構上,縣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配備AB角工作崗(受理崗、審核崗),鄉鎮(街道)服務站設有受理崗、聯絡員,村級設信息員。交易時,村級納入產權交易的資產資源,應通過“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程序,形成一套規范的資料作為進入平臺交易的基礎,村信息員將交易資料提報到鎮服務站,受理后錄入系統,提交縣級審核,縣級審核后再由省農交中心審核,通過后即可進行交易;交易中,工作人員能夠即時為參與交易的人員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確保線上交易規范有序順利進行。

  拓展功能,延伸服務。在實現農村綜合產權規范交易處置的前提下,不斷延伸服務領域。一是積極探索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路徑,優化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模塊,實現了在線抵押登記和證書打印,打造農業設施“互聯網+交易鑒證+他項權證+抵押登記”融資鏈條,構建一體化的涉農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盤活農村閑置資源,重點推動了農業設施抵押貸款。二是將資產資源是否規范處置作為村干部選拔任用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對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應進未進”、處置過程中“徇私舞弊”“優親厚友”等問題進行追責問責。三是對于資金和項目支持政策,縣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在安排支農資金和項目時,對進入市場成功交易的農業經營主體,優先給予財政資金和涉農項目支持,符合農業信貸擔保政策的,可協同支持,形成“農擔+農交”組合,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

  完善交易規則

  確定交易內容。鄉鎮(街道)工作站依托經管站農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成果,逐村進行排查,核實摸清“家底”,將資產資源分類登記在冊,形成動態管理臺賬,針對合同即將到期的資產資源,提前形成處置計劃預案,到期后,全部納入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公開交易。

  明確交易主體。重點突出對農村集體“三資”的處置交易,現階段主要是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發生的交易事項。明確了交易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交易過程中,突出交易主體地位,以保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利益,促進集體增收、群眾致富。另外,引導鼓勵交易主體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領域延伸。明確農村產權出讓方必須是產權權利人,堅持農戶擁有的產權是否進入市場流轉交易由農戶自主決定這一基本原則,夯實農村產權交易主體的基礎地位。

  規范交易規則。一是根據上級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8步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舉措,分別是提出申請、委托受理、信息公告、受讓受理、組織交易、組織簽約、交易鑒(見)證、歸檔備查等程序。二是縣級審核崗人員每天對提報的內容逐條審核,對有問題的申請,第一時間駁回,并將具體問題反饋給鄉鎮級工作站受理崗人員,更正后再行提報,提高了交易流程的規范性。交易過程中,出現產權爭議、交易糾紛、不可抗力等導致交易無法繼續進行的情形,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利益相關方申請并由縣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審核通過,發布公告后,中止或終止交易。

  抓好管理銜接。充分利用全縣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統籌做好流轉交易與“三資”管理工作銜接,通過平臺流轉交易的集體產權流轉交易成交情況,及時在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臺賬登記,合同臺賬、資源臺賬動態管理,交易資金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入賬;對應納入平臺交易而沒有規范交易的資產資源管理處置行為,鄉鎮(街道)經管站不予賬務處理,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按照違規違紀予以處置。

  加強風險防控

  強化定期檢查,堅持動態監測。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和通報制度,縣、鄉交易服務中心定期向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工作開展情況,推進流轉交易信息公開;對農村產權交易工作敷衍應付,沒有切實推進的予以通報。鄉鎮(街道)經管站加強村級流轉交易資金收支管理,強化財務公開,保障村級資金安全,防止挪用資金違規開展金融活動。依托省級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數據平臺和數據庫,實現了流轉交易全過程數字化監督。

  加強監督管理,防范交易風險。農村產權交易標的物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物質基礎,要確保交易安全、實現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加強風險防范。齊河縣具體工作中,一是加強工商資本流轉農地風險防范。對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流轉農村土地交易行為,切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跟蹤監管,切實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二是建立工商資本參與農村產權交易審查制度,縣農業農村局會同財政、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農民代表、農業專家等組成審查委員會,負責對工商資本參與農村產權交易的審查審核工作。三是建立風險保障金制度,產權交易完成后,由受讓方繳納相當于一年承租費的風險保障金,指定專業的金融機構進行代管,交易合同期滿受讓方無違約行為的,及時予以退還。

  深化交易公開,打造陽光平臺。為保證交易平臺競價的公開、公平、公正性,縣服務中心安排專人對現場競價過程、加價幅度、報價結果均進行全程監督。隨著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覆蓋面逐步擴大和干部群眾、市場經營主體認知度的逐步提高,全縣農村產權交易呈活躍態勢。通過積極推進農村產權交易程序化、規范化、透明化,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曬”在陽光下,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工作落實

  主動溝通服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積極下沉基層,實地調研指導農村產權交易工作。借助農村產權交易展示視頻、PPT、明白紙等,對鄉鎮農村產權交易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業務指導;積極指導有關工作人員規范收集和錄入項目資料,指導交易前置事項,對未進場資源項目進行全面摸底統計。通過平臺交易,讓農村閑置資產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實現農村資源保值增值。

  宣傳政策利好。縣農業農村局會同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通過縣融媒體報道、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多樣化方式,多管齊下,加大宣傳力度,注重培育典型,推廣典型,營造深入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濃厚氛圍,向廣大農民普及農村產權交易的政策利好和潛在機會,增強他們參與產權交易的信心和意愿。

  開展業務培訓。縣農業農村局加強工作調度,組織工作督導30次;在本部門及各鄉鎮工作站就集體資產資源交易業務開展培訓,并對交易系統進行了模擬操作,累計培訓180人次。通過圖文并茂的課件和理論結合實際的授課方式,讓參訓人員進一步掌握了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工作流程和實際操作能力,提升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和服務水平,確保農村產權交易業務落地落實。

  創新工作亮點

  政策層面。加強組織領導,將試點工作作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部門密切配合,確保試點取得成效。

  措施層面。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溝通銜接,落實《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實施方案》要求。二是加強上下聯動、優化提升,扎實推進工作任務,勇于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和完善總結,為全省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流程、事項及操作規范統一及基層農村產權市場化配置提供高效規范服務提供參考借鑒。三是制定統一的農村集體產權進入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的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和服務標準,積極打造農村產權交易“齊河模式”。

  操作層面。加強宣傳引導,適時開展案例發布、范例交流、現場觀摩等活動,推廣可看、可學、可復制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發展路徑模式。加強實踐研究和政策宣傳,不斷提高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成效層面。開展農村產權規范交易對于全縣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僅2024年1-7月,全縣15個鄉鎮(街道)共計完成交易項目179個,累計成交總金額18100.17萬元,實現了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村集體經濟增收。

  (作者單位:山東省齊河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