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千金鄉后鄧村村路上停著一輛小貨車,在路邊的大棚內,花店老板楊帆和父親正忙著挑選要進貨的鮮花,他們打算進100盆杜鵑花回去賣。花棚的主人王秀敏笑呵呵地忙著給老客戶挑選杜鵑花。這個春節,不管是種花的王秀敏,還是開花店的楊帆都賺了不少,看著嬌艷欲滴的鮮花和漸漸鼓起的荷包,他們累并快樂著。
在王秀敏的9個鮮花溫室大棚內,嬌媚無比的杜鵑、亭亭玉立的郁金香被整齊地擺放在一起,這些漂亮的鮮花爭相斗艷,一旁的小花苗剛剛培育好正努力地開出嬌艷的花朵,這就是王秀敏的鮮花世界。插枝、育苗、挪盆、修剪……王秀敏整日與鮮花為伴,看著一株株花苗茁壯成長,一朵朵鮮花爭相綻放,王秀敏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在后鄧村有一個全市聞名的花卉基地,帶頭人就是王秀敏和她的丈夫張文全。后鄧村的鮮花不僅賣到全市,而且來自大連、錦州、葫蘆島以及吉林長春等地的花卉經銷商也都來買花。現在,全村已經有四十多戶村民從事花卉種植,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村里就熱鬧起來,花卉經銷商們開著貨車前來買花。
后鄧村村民王秀敏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種花大王”,已經從事花卉種植二十多年。談起自己與花卉結緣,王秀敏說,我家以前是種菜的,后來覺得種菜太累還不賺錢,聽到朋友提起花卉種植,還看到報紙、電視上的宣傳,我和丈夫就想試一試。
萬事開頭難,再加上沒有技術,沒有領路人,王秀敏和丈夫的種花之路并不順利。王秀敏說:“剛開始我們學著種鮮切花,有百合、玫瑰等,就自己拿去花鳥魚市賣,去花店推銷,可因為北方氣候的原因,花卉的品質不高,所以賣得不理想。”2年后,她和丈夫就研究轉種木本花卉。經過考察,選擇了遼陽的月季,“不懂技術,我們就看書學習,就這樣一點點發展壯大起來。如今,我們有了很多的固定客戶,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出去推銷了,都是客戶自己上門來買花。”王秀敏說。
王秀敏種植的花卉出了名,因此許多人慕名而來。夫妻倆還帶領全村人一同致富,花卉基地越做越大。不僅如此,王秀敏和丈夫還創辦專業的花卉網站進行網絡銷售,效益也不錯。王秀敏說,現在她家有9個溫室大棚和5畝花田,但種植的這些花仍然供不應求。“今年我打算再建一個溫室大棚,這些年平均每年建一個。再建兩個我就不建了,忙不過來了。”王秀敏笑著說,她對自己的花卉事業發展十分滿意。
在溫室大棚里挑花的楊帆父子是王秀敏的老客戶了,已經連續6年來這里進花。楊帆說:“我做這一行有10年了,經朋友介紹知道了王秀敏家的花。這個季節杜鵑和山茶花都賣得特別好,等到春天就有月季和茉莉花了。”
每年春節前都會掀起一個賣花的小高潮。楊帆說:“春節期間買花的人特別多,一般都是在年前幾天。現在人們生活好了,特別喜歡養花。今年春節期間,我的鮮花店賣了300多盆花,收入4000多元,去年賣了2400元。鮮花市場這么紅火,我準備把店擴大,以后打算繼續跟王秀敏合作。”
今年春節,王秀敏的收入也不錯。她說,不僅節前鮮花市場火爆,現在天氣越來越暖和了,節后還會掀起一個賣花的小高潮。“這一個春天,光杜鵑、山茶花我就能賣5萬盆,現在一年能收入四五十萬元。”
“買花就到千金鄉后鄧村的花卉基地,品種全,質量好。”這是撫順市乃至遼寧省花卉經銷商的共識。王秀敏和丈夫張文全將自己的種植技術分享給其他村民,還幫著村民們找銷路,如今花卉基地越做越大,村子里好多人都受益于花卉種植,富了起來。張穎彬在他們夫妻倆的帶動下于2010年開始花卉種植,主要種植綠化用的草本花,如串紅、牽牛花等。3年前,為了擴大種植規模,張穎彬利用婦女小額貸款,貸了5萬元,如今她已經有了3個溫室大棚。張穎彬說:“現在我家一年能收入10萬元以上,這日子越過越好了,以后我也想把種植規模擴大,也學王秀敏往木本花方面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