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清華大學南門的校友酒窖寧靜溫馨。最近,這里增添了新內容:琳瑯滿目的罐頭整齊排列在窗前貨架上。店員說,這是借鑒國外模式嘗試的“C-food罐頭吧”,也就是借助于紅酒坊這一載體,采用店中店模式,將罐頭與紅酒搭配, 自然融入時尚人群的生活中。
記憶與傳承
“梅林的午餐肉罐頭還在!”看到罐頭吧里的這款老字號罐頭,1968年出生的李錦回憶起大學時代。那時候,同學周末小聚或郊游,大家會湊錢買上幾個美味的梅林午餐肉罐頭,算是偶爾的小奢侈。70后的凱風對大洋世家的金槍魚罐頭印象深刻,而80后的小張則拿起了果秀的蜜橘果杯。
此刻,面前的罐頭仿佛打上了時代的印跡,承載著各自不同的記憶。
而在2015年9月召開的中國罐頭工業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上,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榮獲了“中國罐頭終身成就獎”。他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娃哈哈的罐頭產業始于1991年兼并杭州罐頭食品廠,組建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并于1992年推出了第一個罐頭產品——娃哈哈營養八寶粥。多年來,娃哈哈罐頭產品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年產銷量近60萬噸。
“提起娃哈哈營養八寶粥,很多消費者都記得那個藕荷色加白色的、上面畫著一個兒童的朝氣蓬勃的品牌形象,凝聚著人們深深的懷舊情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方便、健康、營養、安全的罐頭食品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罐頭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宗慶后說。
機遇與挑戰
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理事長梁仲康告訴筆者,我國罐頭工業從新中國成立后開始起步,曾經是全國食品工業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的行業之一。1995年至2015的20年是罐頭行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罐頭總產量從1995年的百萬噸增長到現在的千萬噸以上;出口量從幾十萬噸翻了兩番超過了300萬噸;出口額也從當初的幾億美元躍升到年創匯50-60億美金。一批罐頭品種,如番茄、蘆筍、竹筍、黃桃、橘子的加工量和出口量始終保持在全球市場第一的位置。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罐頭生產和出口大國。同時,行業自身不斷適應國際市場對品質、安全的要求,在標準、檢測等方面成功與各進口國對接,成為體系健全、質量穩定、安全可靠的行業之一。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各個行業都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罐頭食品行業也不例外。
奧瑞金包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云杰對筆者說,近年來,作為我國傳統的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罐頭在外貿出口上一直表現搶眼。但相對于國外市場的火熱,罐頭食品在國內市場卻遇冷。據統計,美國人均罐頭年消費量在90公斤左右,西歐約50公斤,日本為23公斤,而我國僅為1公斤。
同時,根據最新資料統計,2014年以來,全國規模以上罐頭企業產量增速超過7%,但出口持續下滑,水果罐頭出口減少兩至三成。從全球的罐頭發展趨勢看,綜合性集團化已漸成潮流,資源逐漸集中靠攏,產業鏈不斷優化,國際同行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新材料、新包裝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給國內罐頭行業帶來了新挑戰。
創新與未來
創新是現階段各行業的熱門詞匯。
而對于老行業罐頭來說,發展歷史長雖然意味著底蘊深厚,但同時也意味著:在新經濟形勢下,老行業面臨的考驗更多。如何改變行業固有的態勢,尋找創新點,進行具有突破性的發展,是每一個罐頭企業都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宗慶后認為:“想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要開發真正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比如中國人喜歡吃新鮮水果,因此水果罐頭在國內并不太受歡迎,但近年開始出現的紅燒豬肉、雪菜肉絲、茶樹菇等傳統美食佳肴罐頭就很受消費者歡迎。因為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年輕人不喜歡燒飯,所以將風味很好的菜肴或原材料罐頭化,方便食用,就是發展方向,可以大力開發菜肴罐頭。此外,在國際罐頭餐飲化的大趨勢下,罐頭食品要在餐飲行業中開辟市場,餐飲與罐頭的對接就是將罐頭定位于餐飲后廚的加工者,如果能把這種方式推廣給普通消費者,那么罐頭食品的市場占有率會進一步提高。”
更多的罐頭企業已經發現,由于年輕一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在廚房簡單化、時尚化和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等方面,罐頭行業正迎來“廚房市場”、“背包市場”、“后備廂市場”等歷史機遇。著眼于未來需求,包括食品工業在內的制造流通產業的新概念、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將會帶來消費需求和方式上更多的變革。
因此,中國罐頭工業協會提出,面對未來,整個行業需要“創新”與“合作”,并向企業發出“中國罐頭產業聯盟(C20)成立倡議”,搭建跨企業的產業自主式交流與服務平臺,共同探討有利于罐頭產業整體發展、符合行業共同利益的發展路徑,促進行業深度協作,積極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快速推動中國罐頭產業的品牌化、產業化、資本化、創新化,帶動更多的農產品原料基地轉型升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