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茹振鋼:糧安天下育蒼生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侯 潔 字號:【

這是一位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因深知饑餓之苦,立志學農,夢想讓人們豐衣足食;這是一位癡情于小麥育種技術的人,在質疑聲中邁出培育雜交小麥的第一步,用執著信念書寫著關于小麥的傳奇;這是一位甘于奉獻、堅韌不拔的人,無論多少困境,無論多少失敗,他總是義無反顧地執著前行。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謂義。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茹振鋼教授用三十載無悔奉獻,踐行仁義,締造了麥田傳奇——他是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獲得者,由他育成的小麥品種矮抗58占到了全國小麥產區的10%,全國每8個饅頭中便有1個來自這一小麥品種。

茹振鋼說:“小時候家里窮,我幾乎沒有吃過飽飯,所以我選擇學農。讓土地生金,讓人民豐衣足食,成了我一個揮之不去的夢。”

1958年出生在河南沁陽南關的茹振鋼,幼年時期適逢“三年自然災害”,時代不僅讓他深深體會到饑餓的滋味,也讓他立下志向,夢想著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在參軍和求學之間,茹振鋼選擇了服從組織安排,重返校園,繼續學習文化知識。也正是從那時候起,他走進了農學的天地,開始鑄造自己的糧食之夢,也正式拉開了與小麥三十年不解之緣的帷幕。憑借著扎實的文化底蘊和敢于攀登的刻苦精神,他起早貪黑奮發學習,不斷汲取農學知識精華,擴充知識面,為自己累積著人生的財富。

苦心人,天不負。勇于吃苦的精神和過人的動手能力使23歲的他正式分配到百泉農專(現河南科技學院),投身在黃光正教授門下,從此開啟了他漫長艱辛的小麥育種生涯。在黃教授的引領下,當年的逐夢少年得到了迅速成長,茹振鋼開始步入小麥育種這一交叉學科的新天地,于1985年在《百泉農專學報》發表了《小麥生態育種芻議》,引起關注。

茹振鋼一直沿襲著前輩流傳下來的甘于奉獻、矢志小麥育種事業的優良傳統。他對恩師和身處的團隊懷有深厚的感恩之情,在這個充盈著濃厚科學氛圍的環境里堅持學習、重視實踐,力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新圖強,用自己的心血摸索出了一條繼承與創新并進的特色之路。

育種工作是枯燥的,并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忍耐和等待,自從進入到這一行業,茹振鋼就與田野為伴,與小麥為友,堅守在這片天地里。

從跟隨黃光正教授研究“百農3217”、“百農62”,再到推廣“百農64”、“百農160”、“矮抗58”等品種,茹振鋼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矢志不渝。通過多個品種小麥育種的研究,他沒有絲毫猶豫地投入到“完美”小麥品種的“創造之路”中。歷經10年努力和心血培育出來的“矮抗58”經受八級大風不倒伏,苗期耐零下16℃低溫不減產,抗小麥主要病害,中筋優質、高產穩產均表現出優秀特性。“矮抗58”一問世,就折服了種業界人士。從兩院院士到農技人員,從育種專家到農民朋友,從種子企業到糧食企業,對其優異表現給予極大認可。

自2005年通過國家審定到生產應用至今,“矮抗58”累計種植面積已達到2.3億多畝,增產小麥107.1億公斤,創直接增產效益達170多億元。它是河南省實現小麥連年高產穩產的主力品種,是國家小麥生產的支柱品種,曾為河南省夏糧生產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十連增”,被譽為“黃淮第一麥”。2013年,茹振鋼攜“矮抗58”走進人民大會堂,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他和團隊創新圖強、勇攀高峰的創舉,獲得了國家和人民的肯定與褒獎。

夢想就是前行的動力,在“矮抗58”的研究之后,茹振鋼又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作物生態育種、網絡代謝、形態構型及適應性仿真研究,開展了巨型小麥新品種創建、高產小麥的形態結構及生理機能和低溫敏感型小麥雄性不育雜種優勢利用等研究。同時切入生態育種、形態構型的新思路,應用現代化手段進行適應性仿真研究,加強小麥遺傳調控、品種創新、品質分析、生產應用研究等工作,立志于要實現推廣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設想一代的育種目標。今天,茹振鋼的雜交小麥已進入到規模化制種階段,他和團隊正在與時間賽跑,盼望著能在近幾年實現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達到畝產1300-1450斤的預定目標,為促進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添新的砝碼。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肩負著“糧安天下育蒼生”的責任和使命,茹振鋼仿佛不知疲倦,永遠行進在攀登育種高峰的道路上,永不滿足,永不停歇,用追求卓越的執著態度收獲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果實。通過多年科研經驗的積累以及深入到田間地頭的實踐體會,他將全力實現雜交小麥的夢想確立為新的目標。說到為之奉獻了半生的小麥育種事業,他笑了:“這是一個享受創造的過程,這種狀態和意境他人難以享有。”為了心目中不悔的小麥之夢,他讓自己成為麥田的守望者,繼續將汗水與希望播撒向綠色的田野,堅持奉獻,收獲輝煌!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